5月22日讯:毛柄金腰,1959年首次发现于南岳衡山,销声匿迹了65年后,于今年3月底再度现身。日前,南岳树木园的研究人员发现,毛柄金腰进入了结果期。
毛柄金腰的果实为蒴果,长约5.5毫米,2果瓣不等大,喙长1-1.1毫米。
通过观察,毛柄金腰性喜水湿,一般生长在阴湿的山谷溪沟边。目前在南岳衡山发现毛柄金腰仅有一处,该株群约30株,数量十分稀少。
据介绍,自今年3月再次发现这个模式物种,南岳树木园当即采取了“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的措施,对其生长习性进行研究,现正重点研究它的果期时长、果实形状等情况。
南岳树木园还通过加强对发现地周边区域的巡护,设立生态保护地带,防止人类活动对发现地周边的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和植被的破坏,切实加强对该物种的保护。
(一审:彭俊 ;二审:曾科;三审:杨栋梁)
来源:南岳融媒
作者:周翔宇 夏江林
编辑: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