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编推荐】南岳大庙

来源:红网南岳站 编辑:彭俊 2013-06-27 10:54:38
—分享—

  

 

  南岳大庙位于南岳古镇北端,赤帝峰下,是一组集民间祠庙、佛教寺院、道教宫观及皇宫建筑于一体的古建筑群,也是我国南方及五岳之中规模最大的庙宇,占地面积12000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地方誌有记载的岳庙最早建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历经宋、元、明、清历朝各代六次大火和十六次重修扩建,现存建筑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重修,由于它的总体布局和建筑特色类似北京故宫,因此有“江南小故宫”之美称。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由棂星门、奎星阁、正南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寝宫和北后门九进四重院落组成。东边有八个道观:即玉虚宫、万寿宫、清和宫、仁寿宫、三元宫、寿宁宫、纯阳宫、铨德观;西边有八个佛寺:即化城寺、崇宁寺、云峰寺、关圣殿、观音殿、老南台寺、双峰寺、天堂寺、金龙寺,中轴线上则是儒家的建筑风格。虽然儒、释、道三教信仰不同,追求各异,但他们长期以来友好相处、共同发展、同存共荣。儒、释、道三教共存一庙,这是我国乃至世界庙宇中绝无仅有的。早在明清时期,大庙就以其出色的木刻、石雕、泥塑被誉为“江南三绝”。而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以八百蛟龙护南岳为最大特色,无论殿宇的梁柱、屋檐,还是柱基、神座,乃至门框、斗拱,神态各异的蛟龙,随处可见,整个大庙仿佛成了一个龙的世界。

  大庙门前有座石拱桥,名为“寿涧”桥,桥下是寿涧水,盛传“取岳山之水可以延年益寿”,因为南岳是寿山、寿岳,所以这座桥,是因水而得名的。

  大庙正门叫棂星门,棂星本是28星宿之一,叫天田星。据《星经》记载:门以“棂星”命名,意思是人才辈出,为国所用。因此,一般的庙宇绝不可用“棂星”来命名。要用“棂星”冠以庙门,必须达到三个很苛刻的条件:第一是规模较大、气势宏伟的庙宇;第二必须是人才辈出、精英荟萃的地方;第三须皇帝下诏书。南岳大庙正好符合以上三个条件才得到了这份至高无上的荣誉。凡是出入此门的人,都将成为祖国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才。棂星门上有:“棂环卍字,槛绕回文,仰台阁辉煌,是谓仙宸帝阙;星敛贪狼,风仪和凤,喜山河奠定,同游化日光天”的对联。这是幅老联新刻的联语,它高度赞扬了大庙佛道并存及建筑规模之辉煌和祖国形势之大好。在棂星门上方的汉白玉石上,有金光闪闪的“岳庙”二字,是衡山学者康和声所书。门原是木结构的,到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才换成花岗石门。门高和宽均为20米,厚1.1米,门上竖额“岳庙”二字,由康和声所书,其下“棂星门”三字原为曹伯闻所书。牌坊上的坊顶,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形似一颗石印,象征南岳圣帝的玉玺,寓示着南岳庙至高无上的地位。门前有两只古朴大方、形态逼真的石狮,常年蹲在这里,喜迎四海嘉宾进入这吉祥之门。

  从棂星门步入南岳大庙,便是一个翠柏夹道、古树参天,绿草如茵的庭院。院内左右各有水火池,水火池是蓄水以防建筑起火的,也常被佛道教信徒们用来放生,因此又叫放生池。两边有东西碑亭。东亭中置有明成化年间尚书商辂撰写的《重修南岳庙记》碑刻;西亭中置有宋代范纯仁撰写的《祭衡岳文》碑刻。

  大庙第二进是一座古朴典雅、精致玲珑的楼阁,其名为奎星阁。它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面积139平方米。奎星乃文曲星之首,《孝经》记载:“奎主文章”,后人进而把奎星演化为文官之首,主管文人学士成败命运。阁楼内原立有一尊右手执笔、左手捧斗、形态森然的奎星塑像,以示崇文之意。相传谁被他点中,就会连中三元。现在有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都带着子女前来这神奇的奎星阁祭拜,希望能如愿以偿。阁楼上有“戏台”二字,这是湖南省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戏台。为何称为“戏台”呢?据说历代帝王天子或朝庭命官来岳祭拜岳神时,地方官员都要请一些戏班子和民间艺人前来演唱戏曲,以增添喜庆气氛。戏台基座上有四个大铜钱孔,它们起扩音的作用,同时也象征着国富民强,国泰民安。从基座通道穿过奎星阁后,则可看到戏台两侧保存下来的“静听之”、“细思之”的题字和“凡事莫当前,看戏不如听戏乐;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的对联,实在令人感慨万千。在戏台的中央顶部,有一条巨大的木雕盘龙,因此奎星阁又叫盘龙亭。盘龙由香樟树雕刻而成,刻工精湛,技术高超,而且还会转动。

  阁楼两侧有钟、鼓二亭,左边钟亭原有一口九千斤重的大钟。右边鼓亭原有一个直径2米的大鼓,据传只要钟鼓齐鸣就可以镇住洪水,使龙王不敢兴风作浪,以保国泰民安。

  岳庙的第三进叫“正南门”,它由三个半圆形状的门组成,很象一个“川”字故又叫川门,川门的寓意是指前来朝拜圣帝的人群川流不息、络绎不绝。门洞高15米,全由青砖砌成,川门分为正川门和东西川门。正川门在古代时只有帝王天子和朝庭命官才能通行,平民百姓,只能走东、西川门。门洞上原有一栋造型别致,四周有棂窗的大阁楼,可惜在1938年被日军炸毁,后来整修成平台。登上平台可以俯瞰大庙全景。现在的阁楼为1997年重建。

  过了川门,即到了第四进御碑亭。亭系木结构,为八角重檐攒尖顶。红柱碧瓦,雀替斗拱,脊兽齐备、玲珑夺目,八个飞檐角均挂有鱼尾铁钟,风动钟响,清脆动听。此亭又叫百寿亭,亭的四周檐板上撰写了200个篆体各异的“寿”字,每个寿字构思巧妙,无一雷同,意思是住在“寿岳”的人们能延年益寿。亭内是清康熙四十七年所立的御制青石碑,碑高6.6米,重约四千斤。碑上刻清圣祖玄烨撰写的《重修南岳庙记》碑文279字,内容叙述了康熙年间重修南岳大庙的经过。石碑顶上有双龙捧日的浅雕盘龙,栩栩如生。碑座有一整块青石镂凿而成的龟趺,重20吨。关于这只青石龟的来历有几种说法:一说它是龙生九子中的第六个儿子叫贔屃。它好文不好武,且擅长负重,据说碑碣立在他的背上便可久经沧桑而不倒,永存后世。因此,历代都用它驮着御碑,供游人欣赏。二说此青石龟叫千年长寿吉祥龟,非常有灵气。民谚中都说“摸摸龟头,一生不愁;摸摸龟背,大富大贵;摸摸龟身,财运(官运)亨通;摸摸龟尾,办事不累;摸摸龟爪,一切都好;从头摸到尾,万事不后悔”。关于这只乌龟的来历还有一民间传说:很久以前,衡山上来了一公一母两只修炼成精的乌龟,它们专门糟蹋农作物,害得农民叫苦不迭,于是激怒了住在山上的陈老石匠。陈石匠有两件祖传宝物:神锤和仙錾,无论什么妖怪都能用这两件宝物镇服。一天晚上,两只乌龟精又驾着阴风出来作怪,被埋伏已久的陈老石匠发现,于是陈石匠大喝一声,高举神锤、仙錾朝乌龟精猛击过去,当场砸死一只,另一只负伤而逃,最后跌落在南岳大庙。人们闻讯赶来,抬起石板压在这只害人的乌龟精身上,从此就变成了这只青石乌龟。

  第五进嘉应门,嘉应门是历史上迎送宾客的仪门。嘉应二字取自《汉书·礼乐志》中“天地顺而嘉应降”,有贵客从远方而来的意思。历代皇帝及朝庭命官来南岳祭祀,地方官员和庙祝都在此恭候迎接。此门宽36.8米,深16米,高18米,为单檐歇山建筑,是整个大庙最宽的地方。门两侧是东、西回廊,现建成碑廊。东回廊外有八座道观,西回廊外为八个佛寺。这八寺、八观表示原本势不两立、水火不相容、佛道不相存的佛道两教在南岳衡山这个神奇的地方,两教和平共处,同存共荣,堪称一绝。嘉应门左侧摆放着一面大鼓,此鼓是用德国产整张牛皮蒙成,直径达3.48米,堪称世界之最,被誉为“天下第一大鼓”。它是2006年中国湖南旅游节暨南岳中国国际寿文化节主题活动“天下南岳鼓舞天下”的产物。

  第六进是御书楼,楼内原藏有御制匾七块和历代祭文与祝文及加封岳神碑等。遗憾的是这些珍贵文物都毁于十年浩劫之中。御书楼现被辟为文物陈列室,主要展出南岳附近出土及收藏的200余件珍贵文物。这些对研究古代南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大价值。

  

 

  第七进正殿,由于殿内供奉着“南岳司天昭圣帝”,故又叫圣帝殿。它凌空屹立在十六级石阶之上,为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基长35.3米,宽53.68米,高31.11米,占地面积1877平方米。正殿不仅是整个大庙最大最高的建筑物,而且高出南岳古镇所有建筑物,以显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

  殿前有一块占地千余平方米的广场,是用于酬神演戏和朝拜进香的地方。很久以来,民间一直盛传着“南岳圣帝有求必应,照远不照近”。每年来自国内外进香朝拜的客人数以百万计,且很多人年年都来朝拜,使这里终年香火不断。广场两侧有两座对称的宝库,是供香客焚化香纸炮烛的熔炉。南岳人平时很少朝拜圣帝,但在南岳却形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当地居民在每年大年初一日开门的第一件事一定是带着香、炮、烛去大庙给南岳圣帝拜年,并且在给圣帝拜年的途中遇到亲朋好友、同事等视而不见,互不招呼。而在大年三十的夜晚,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佛、道两教的高僧高道聚集在圣帝殿前举行隆重的新年祈福法会。那时人声鼎沸、鞭炮震天、欢天喜地、热闹非凡。因而参加新年祈福法会(烧头香),便成了南岳最有吸引力的特色旅游项目。通往正殿前的16级石阶中有条汉白玉拜殿游龙,昂首拽尾,相传是它不甘拜圣,欲飞天遁逃,结果被雷神击落在殿前,摔成五节,让它永远看守正殿,以示惩罚。

  正殿屋脊上有许多陶龙,大的长达3米,小的不足一尺,陶龙作为建筑装饰物始于唐代。现今所存的陶龙都是清朝时留下的原物,涂上彩釉,经过高温烧制成型,任凭日晒雨淋,冰封雪冻,都永葆色彩鲜艳,是陶瓷工艺中的佼佼者。正殿屋脊中央是一个高4.55米,重千斤的五节青铜葫芦。脊角两端各有一把长1米,重300斤的青铜宝剑,铸造光洁,历久不锈,既起避雷作用,又起装饰效果。使整个大殿增添壮丽神奇的色彩,得到国内外不少建筑、冶金专家的称赞。大殿四周有花岗石钩栏,126个石柱上雕有狮、象、麒麟、形态可掬。144块汉白玉栏板都是双面浮雕,刻有《山海经》上的神话和历代传说典故。正殿前门的木槅门页上是一组“卧冰求鲤”等《二十四孝图》、《十八学士图》和三十六台古典故事浮雕,维妙维肖,精彩动人。所有这些装饰物雕刻刀法刚健、线条流畅、构图奇巧、形象逼真。正殿内外共有石柱72根,象征着南岳72峰。其中正门前的两根是由整块花岗石凿成,柱高6米,直径1米,重达14吨。石柱上叠架木梁,以斗拱相连,用丹漆彩绘。大殿从上至下,从里到外都布满了各式各样的木刻、石雕和泥塑。

  大殿正中汉白玉基座的神龛内,供奉着高达6.3米的南岳司天昭圣帝,也就是祝融火神。祝融是上古轩辕时代黄帝手下的一名火正官。由于他以火施化、教民熟食、生火御寒、举火驱兽,其功德光融天下,黄帝命他为火神,又叫“赤帝”,并委任他主管南方事务。祝融以南岳衡山为栖息之所,死后葬于衡山。人们为了纪念他,便以衡山的最高峰命名为祝融峰,并建祠纪念,把埋葬他的山头叫赤帝峰。历代帝王都派出大臣来南岳隆重祭祀,祈求圣帝“以卫社稷,而福生灵”。神龛上装饰着四条金龙和两只金凤,两旁镶嵌着郑板桥的“梅、兰、菊、竹”竹板刻画。圣帝左右立着哼、哈(金、吴)二将,两侧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他们神态不一,神情各异,或怒发冲冠,或和颜悦色,或垂目深思,或昂首直视,表现出了高超的雕刻手法。神龛背面画有“老龙教子”巨幅壁画,幅面高7.4米,宽6.3米。石柱上承木柱,架接大梁,大梁用四个巨大的木雕彩凤花瓶的叶瓣支撑上面的梁架,几百个斗拱,一个个、一层层递叠到屋顶。真是木雕彩凤绕梁翩翩起舞,梁柱盘龙张牙舞爪,殿上木雕刻画维妙维肖。殿后大门上的“五龙朝圣”石刻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檐中的丹凤朝阳、三龙戏珠泥塑更是栩栩如生。整个殿宇由彩绘装饰得富丽堂皇,真可谓是集建筑艺术之大成,是一座雕刻的艺术宫苑。特别是反映数千年传统文化且被誉为“江南三绝”的木雕、石刻、泥塑,数量之多、品种之全、技艺之高超,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无不令人惊叹,这些都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技艺和高超的智慧。

  大庙的第八进是寝宫,又称圣公圣母殿。殿中神座上设有南岳圣帝与夫人景明后坐像。殿内原有万斤铜佛趺坐,可惜在文革中被付之一炬。殿内供奉的圣公圣母坐像是1990年重塑的。圣公圣母是保佑夫妻恩爱、白头到老,百年好合的。

  北后门为岳庙最后一进,是岳庙中轴线上的终点。后门为单檐硬山三开间,东有注生殿,财神殿代表道教,注生殿内供奉的是注生真君,亦称南斗星君。东晋《授神记》载,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注生之名,即由此而来。财神殿内供奉的是武财神赵公明。西有辖神殿和文殊殿,代表佛教。辖神殿主祀辖神总管像,文殊殿内供奉的是文殊菩萨。二观二寺再次体现了南岳佛道并存的特色。北后门的东侧有八个道观,西侧有八个佛寺。

来源:红网南岳站

编辑:彭俊

本文链接:https://www.nanyuenews.com/content/2013/06/27/704532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