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王夫之钟情南岳茶

作者:rednet 编辑:彭俊 2012-12-26 19:56:05
—分享—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一位坚贞不屈的爱国者和唯物主义启蒙思想家。明朝灭亡后,王夫之曾因躲避李自成起义军和起兵反清,隐居南岳衡山莲花峰,前后在莲花峰生活九年,对南岳衡山有深厚的感情。隐居期间,王夫之著有《莲峰志》、《南岳赋》和许多反映隐居莲花峰生活的诗词。

  王夫之出生在明朝末世,家境较好,与其兄王介之都是读书人。青春年少,王夫之就奉父母之命结婚成家,其妻郑夫人聪明贤慧,对王夫之温顺体贴。王夫之读书刻苦,每晚都捱到深夜,其妻郑氏陪伴身边。疲倦时,郑夫人就为其烹茶,王夫之青年时代就养成了饮茶的习惯。凭着这种刻苦精神,王夫之学业进步,参加乡试,一举成名。李自成起义军张献忠部进驻衡阳后,闻王夫之才气,欲召王夫之。为迫使王夫之应召,将王夫之之父王朝聘作为人质掳至军营。王夫之因为农民起义打破了他的仕途美梦,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很反感,但父亲被羁,只能装病前往,通过原一同参加乡试的朋友说情使父亲获释,自己返回,仍然隐居山中,筑茅舍居住,名续梦庵。第二年,南明王朝在南方建立政权,王夫之似乎又看到一线希望,于是离开莲花峰前往参加抗清复明活动。但明末的各路明军已失去作战力量,不久后,王夫之因不受重用又返回莲花峰。王夫之返回后,曾与当地佛寺僧众、山民组织抗清武装,但因遭告密,此次起义在襁褓之中即被扼杀。随着恢复明王朝梦幻的破灭,王夫之的思想也急剧变化,从对起义志士的纪念和悲痛中慢慢适应清王朝的统治,心中惟有伤感,在漫无心绪中几次游览南岳衡山名胜。

  1647年春,王夫之游祝融峰,经芙蓉峰,过石浪庵。石浪庵又名观河林,位于金简峰的下火场。破门和尚住石浪庵,王夫之早有所闻。破门原是明朝进士,明亡出家为僧,隐居石浪庵。王夫之与王介之、管嗣裘、夏汝弼前两年经营修复方广寺,破门对当地颇有声望的王夫之也有一定了解。对王夫之来访,破门施礼以待。谈话间论及诗律,破门以诗稿示王夫之。破门虽出家为僧,对明王朝的灭亡,多少还有些悲哀。其中一首诗《南岳杂咏》:

  此地多奇不问年,石生云雾树生烟。

  周围楼阁松兼竹,一带青山画里天。

  只有松竹围绕的一座小寺,在破门笔下被当成了亭台楼阁,多奇竟秀。王夫之对石浪庵看了又看,果然松竹俱翠,青山如画。对照破门写的诗,看眼前风景,很觉得破门有“此地多奇不问年”的闲逸情怀。但也看出,在百无聊赖中萌生的“不计年”这个禅语中隐含发乎内心的苦痛。虽然是青山如画之地,但破门的清修生活也确实让人感动,其生活境遇真如其诗中写的“破门破屋破砂锅”,粗茶淡饭安然处之。破门以自采的岳茶招待王夫之。王夫之从破门的处境得到启发,也领悟国破家亡原本是自然的事,反倒不如破门自在适闲过得轻松。会破门,王夫之以诗《石浪庵赠破门》表达自己的感情:

  潜圣峰西携杖来,龙腥犹带古潭苔。

  祝融瞒我云千尺,持向吾师索价来。

  在此诗中,王夫之以“祝融瞒我云千尺,持向吾师索价来”,将未能早与破门相见归咎于祝融峰之云障目所致,以向祝融讨个说法作为向破门表示歉意,显现王夫之对破门相见恨晚的感情。王夫之《莲峰志》记潜圣峰云:“潜圣峰,在岳右。昔高僧希迁游南岳,寻方广惠海尊者,了无踪迹。一日,见精舍,号方广,遇尊者诘之,留一宿去。”王夫之在《石浪庵赠破门》诗中以“潜圣峰西携杖来”起句,表示其怀着对高僧的尊重而来,对破门在国破家亡之际削发为僧居住石浪庵给予极高评价。破浪庵如此受王夫之欣赏,其诗情画意之境,还曾经感动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蒋介石,蒋介石1932年初登衡山,就曾穿行石浪庵之石径之中,探寻破门遗迹,对破门所书石浪二字,以手杖划地,在地上反复仿写。

  1648年方广寺起义被扼杀后,王夫之于是年冬离开莲花峰,曾到南明王朝所在地肇庆、桂林、梧州等地,从事抗清复明,居留约二年。南明王朝内部相互倾扎,在生命都有危险之际,王夫之返回湖南,颠沛流离,在常宁瑶山等地住过六年,于清顺治十年复回续梦庵,在此又居住四年。“国破山河在”,南岳衡山的山川之胜,是王夫之唯一的安慰。这段时间,王夫之的主要著作是《南岳赋》。对方广寺起义被害山民和同志,王夫之写下不少悼亡诗,悼念起义同仁,也悼念已逝的郑氏夫人,回忆郑夫人朝夕相伴的读书生活,王夫之写道(《王夫之与南岳》127页):

  读书帏底夜闻鸡,茶灶松声月影西。

  闲福易销成旧憾,单衾悉绝晓禽啼。 {Ky:PAGE}

  甜蜜的生活已经一去不再复返,每当想起与郑夫人一起生活的日子,王夫之旧憾无限。与郑夫人一起生活,郑夫人的体贴关心,王夫之养成了饮茶的习惯,想喝茶时有郑夫人送到面前。现在则觉得万般无聊,甚至如《补纳台》一诗里所写,“闻有补纳台,学之跏趺坐”,也想去当和尚了(同前书137页)。

  但王夫之毕竟是不信佛的人,虽然也有与寺僧一起生活的体会,王夫之自有信仰。

  在莲花峰生活数年,王夫之与这块土地建立了感情。“与岳患难,唯岳知余”。清朝建立,南明小王朝已不能起死回生,由于时局变迁,他不得已放弃过去的旧梦,以饮茶抒发心境:

  千丝垂柳出红墙,带风和雨卸影长。

  何事向南吹不了,翠华天半隔潇湘。

  无酒来欢目自赊,重重画地作交叉。

  垆头瓮口向天笑,可许将侬去饮茶。

  基于与南岳衡山的感情,王夫之喜欢这里的风土人情,喜欢这里的物产,更因为他爱茶,爱这里的茶山风光。在《莲峰志》里,王夫之写莲花峰的茶,俨如一幅秀丽的风景画:

  沿山皆茶,冬雪初霁,吐白花满川谷,弥望新粲,异香拂人。寒蝶冻余迎距,宛转若春日。

  满山皆茶,茶树开花,白花茫茫,满山遍谷,异香拂人,蝴蝶在茶花中间飞舞。即便是在冬天,茫茫的茶花却如此充满春天即将来临的盎然生机。王夫之因明王朝灭亡,起义军打破明王朝的统治秩序才避居山中,后又是清兵入关,这一切都是沉重的打击。避居山中的第一个严寒的冬天,他就开始了艰辛的日子。清王朝统一中国,王夫之的梦初醒,他痛定思痛,重新整理思绪,放弃政治的与军事的斗争,而以著述为主,希望通过自己的著述启迪人们,才走出冬天的阴影。写茶花开放的冬天,而不写夏天或春天,虽然与写作可能是冬天有关,但也可能与王夫之的思想变化有关,写冬天,很快就会看到春天即将到来。在王夫之以前,明朝才子顾璘游南岳衡山,曾访莲花峰,谒方广寺,也写过方广寺的茶。顾璘此次游览,时间也是冬天,写有《游南岳后记》。顾璘写莲花峰的茶,“积雪缟地,间有山茶杂生,含萼未吐。”整篇文章,文笔极为生动,唯有这写茶的话意境索然。对比之下,可以看出,王夫之写莲花峰之茶倾注了何等深厚的感情。

  沿山皆茶,茶园的冬天美丽如画。为此,王夫之还要写茶,其在《莲峰志》里介绍茶,虽寥寥数语,但作为一个爱茶人,凭感官品出了南岳衡山茶的气质和韵味:

  雨前采笋芽明焙,以峰泉试之,浮乳甘香,不在徽歙下矣。

  在《莲峰志》里写茶,虽然是记物产,但同时记述茶花开放的诱人景色,也记述了新茶的焙制方法。尤其以徽歙茶为对比,对莲花峰茶给予极高的评价,“以峰泉试之,浮乳甘香”。寥寥数语,文笔生动有神,仔细读来,就如捧杯在手,亲身感受莲花峰茶香。作为志书,一般是严格记事,就像《南岳志》写茶也只对茶按物产条目铺述,但王夫之却情不自禁地流露他对南岳衡山茶的感情。

  在《南岳赋》中,王夫之以“晚茗早荈,屑云蔽日”赋茶,与《莲峰志》“沿山皆茶”,更见其繁茂。对于烹茶和品饮,则表现他抚今思古的旷大胸怀:

  紫笋绿枪,鹿茸荷密。乃令又新品泉,鸿渐浣盏。吹松风,瀹海眼,祛孝先之便便,罢伯伦之荷铲。视天池之与顾渚,亦可登洙泗之狂简也。

  对于衡山莲花峰的茶,王夫之以天池、顾渚名茶相比,以“紫笋绿枪,鹿茸荷密”,写出茶的鲜嫩香醇。有这样好茶,闻茶就长精神,更毋论品饮。于是突发奇想,将唐代著名茶人张又新、茶圣陆羽联想一起,“乃令又新品泉,鸿渐浣盏”,写出了对饮茶用水和烹茶技术的熟能生巧的地步和对古人烹茶的感受。“祛孝先之便便,罢伯伦之荷铲”,王夫之对茶的理念,不仅仅是饮茶消渴治病,而是藉饮茶换取闲情,以茶饮洗涤心灵,改变自我,知今是而昨非。故借刘伶豪饮的典故,以至将饮茶推到舍生忘死、乐以忘忧的境界。也因了这种豪饮,王夫之摆脱过去,开始著述生活,开辟思想新天地。

  王夫之在续梦庵生活期间,与方广寺僧及当地山民相处亲密无间,对他们的生产与生活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在与种茶农户和寺僧的接触中,写出了《南岳摘茶诗十首》。这些诗歌,从茶山、采茶、种茶、销茶以及山民的生活都有深刻的描写。王夫之的《南岳摘茶诗十首》较其他茶诗、《莲峰志》、《南岳赋》写茶,不仅表现他丰富的茶学知识,而且以其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度和广度,显示其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王夫之生活在明末清初,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社会生产已微露资本主义萌芽。南岳衡山的茶叶生产,走过宋元时代的缓慢发展时期之后,到明末清初,茶业生产有较大的发展,王夫之顺应社会发展现实,不仅爱茶,而且讴歌茶事。现在读《南岳摘茶诗十首》,给人最深刻的印象,王夫之以诗歌形式全面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的南岳衡山茶业生产的概况,反映了这一时期茶农和寺僧茶事生活的面貌。唐代文化以诗著名,反映茶文化的诗歌亦多。以诗证史,可以从诗歌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从王夫之的《南岳摘茶诗十首》,可以了解明末清初南岳衡山茶业发展的概貌。了解那一历史时期民众生活的风貌,确是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Ky:PAGE}

  残梦当年欲续,

  无端幻出苦邯郸。

  几度刀兵膋血,

  潭龙酣睡太痴顽。

  草庵一枕偷闲,

  禁杀骑驴好汉。

  十年孤寡辛酸,

  欲续当年已晚。

  在这种伤感的时候,王夫之是惟茶可以解闷了。

  清康熙乙丑,王夫之住衡阳石船山草堂,写《西冈望南岳》就是一种顺乎自然的怡然态度了:

  山行迳云遥,遥山隐绝巘。

  巘绝群岫分,旷览得平善。

  云有逐差参,鸟没迷近远。

  微睇望已盈,延观秀自衍。

  登陟俨昔游,契阔仍今展。

  今昔无合离,流逝终缱绻。

  长毂轨不迁,贞观阅已万。

  天宇信若兹,予怀何歆羡。

  “天宇信若兹”,王夫之思想中已认定事物的客观变化不能逆转。在茶后的冷静思考中,王夫之终于走上唯物主义的道路。现在,人们每当总结社会变革的经验,就会想起王夫之。谭嗣同为变法维新,就深受王夫之思想的启发。王夫之虽然离我们三百多年,他的思想,还能激起我们对历史的的回忆,从中得到启迪。

作者:rednet

编辑:彭俊

阅读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