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景点】南岳衡山“八绝”—藏经殿之秀

来源:南岳新闻网 编辑:彭俊 2012-08-13 10:31:49
—分享—

 

  在南岳当地常听到“南岳通”一句口头禅:“不到藏经殿,不知南岳秀”。 所以到了南岳的人应该去藏经殿游览,就就会知道它绝佳之处,也可以说到了藏经殿才知道为什么南岳以秀闻名.

  藏经殿在祥光峰脚下,又名祥光寺。本寺始于南朝陈光大2年(568),为天台宗二祖慧思大师所创建,当时名小般若禅林。慧师大师是陈光大元年(567)率门四十余人来到南岳衡山,传说在南台寺海印禅师的启迪和帮助下,与南岳圣帝奕棋得胜,获得了如今福严寺这块宝地,创建了“般若禅林”。因为慧师大师善于演讲《般若经》,故寺名为“般若禅林”。后来由于“般若婵林”法徒云集,信徒不断,香火甚旺。但大师想潜心钻研佛学,于是离众独居,选择了这处清幽僻静的地方,创建了一座小寺院,名曰“小般若禅林”,以“小”与山中的“般若禅林”有别。尔后历宋、元两朝,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赐《大藏经》一部藏于该寺,便改名为藏经殿。明万历年间,寺宇遭到火灾,烧成废墟,《大藏经》也失散不全。后来有一侍郎奏请朝廷,又得修复,并更改寺名为“祥光寺”。因山高地僻,僧徒游人均很少来此,故又废败。到了清朝初年,寺舍又一次为僧徒修葺,重振佛光,并改寺名为“普光殿”。据志载:清雍正13年(公元一七三五年),该寺田产105亩。可见当时香火甚为旺盛。

 

 

 

{Ky:PAGE}

 

 

 

  可是后来又于清光绪初年(1875)又遭圮废。直到1933年6月,当时的南岳管理局,在今藏经殿旁边发掘出一块为清康熙年间普(日山)和尚撰记的碑石,发现该处原是古时的“小般若禅林”。当时身任湖南省府主席何键来南岳得能知此事,就捐资巨万,倡议修复。当时南岳管理局局长王涵川力主其事,并于1934年重修殿宇,使废没已久的古寺得重光,并复名为“藏经殿”。建国后,它就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殿舍由南岳佛道教生产合作社僧尼居住,植树育林,守寺护殿。文化大革命中,佛像被毁,幸殿宇无恙。殿中原有的佛像在十年浩劫中被毁。现在殿中供奉的是毗卢遮那佛像,佛像系纯铜铸造,全身镀金。像高1.32米,重256公斤。它是华裔泰国企业家黄彰任先生和欧阳愚女士1982年捐赠,用专机从泰国运往广州,然后由南岳管理局派专车去广州迎回南岳安放此殿的。“毗卢遮那”是梵文音译,其意是“光明遍照”、遍一切处“、大日”,也称为“法身佛”。乃《华严经》所说莲花藏世界的教主。其所坐的莲花座是千叶莲花,每一芝瓣代表一个三千世界,整个莲座代表华藏世界。殿中的“毗卢遮那佛”像端座在金色的莲台上,神态慈祥庄重,全身华光艳艳。加上雕花精致的神龛,使得整个佛堂十分庄严肃穆。佛殿正中两个耸立支撑殿宇的花岗岩柱上,左刻着一副对联:“我佛所宗,真如贝叶;右刻着众经之长,妙法莲华。”

  “藏经殿之秀”是“南岳四绝”风光之一。寺坐落祥光峰腹,东扶天柱,西抚雷祖,南拥莲峰,北宗祝融。祥光峰屹立四峰之中,接万山之会,登巅远眺,云气空濛,四时变幻,嘉树奇花,泉声鸟语,耳目所接,无美不收。藏经殿就坐落在四周丛山环抱,花树扶疏忽之中,因为它藏在岭腹,只有居高或者临近,才能看到这个色彩绚丽的古刹。它的结构较简单,只有一栋殿宇,象一座大的庄园别墅:正中为佛殿,两端出横屋,有轩敞的楼房,四周有丈多宽的石砌阶基包绕,26根石柱矗立,碧瓦丹甍,画檐雕栋,富丽堂皇。殿前广场宽阔,可以停车回马,游山汽车可以直达广场。广场左侧有香积厨。

  据植物学家考察,在藏经殿周围1平方公里的范围,有500多个植物品种,奇花异草,四时芬芳。殿后有一株五百多年的白玉兰,径粗尺多,高达两丈,上大小下,迎春开放,隔山闻香。绕寺四周,有3米多高成片的云锦杜鹃,初夏盛开,朵朵紫红,丛列成球,灿若云锦,绚丽夺目。殿周有一大片古林叫“无碍林”林中有3株有趣的古树:一株是金钱柳,盛夏开黄花,花和果子象串串铜钱,因而被称为“摇钱树”,为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孑遗种;一株是“连理枝”学名叫短柄青冈,枝干外长,又屈曲回来,与母枝相连,人们便给它一个象征坚贞爱情的雅号叫“连理枝”;还有一株是一个蔸根上长出青冈树与山毛榉两种不同的树来,名叫“同根生”。

  藏经殿的古迹和传说也很多。殿前有灵田,每当秋夜,飞光如烛,可是照见古殿老林荫的轮廓,旧说上是佛光,实则是萤虫聚舞,闪闪发亮所致。附近还有梳妆台、钓鱼台、允春亭、古华居、水月寺、龙池等胜迹,并有他们各自的传说。

 

 

  延伸阅读:

  藏经殿百度百科

  藏经殿的往事

来源:南岳新闻网

编辑:彭俊

阅读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