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香炉峰下话忠烈—抗战文化史话

作者:rednet 编辑:彭俊 2012-05-08 16:38:13
—分享—

  (一)中华大地规模最大的抗日英烈纪念陵园——南岳忠烈祠

  

 

  在南岳衡山半山腰的香炉峰下,青松翠柏掩映的层峦环抱之中,耸立着一座仿南京中山陵开阔式建筑群模式的宏伟陵园,这就是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而修建的南岳忠烈祠。它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修建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纪念抗日英烈的祭祠。

  南岳忠烈祠筹建于1940年4月,1943年7月落成,整个建筑由祠宇和墓葬两大部分组成。

  祠宇为木石结构的宫殿式建筑,碧瓦红棂,飞檐翘角,气势庄严而壮观。主体建筑依山势布局,坐北面南,前低后高,错落有致。南北长320米,东西宽70米,占地面积22.4万平方米。祠内的花岗岩石板大道和276级石磴,依次将三孔碑坊、“七·七”纪念塔、纪念堂、致敬碑、纪念亭、享堂从下而上连成一体。

  步入忠烈祠,穿过古色古香的三孔牌坊,是一开阔式庭院。在翠柏成荫、繁花簇拥之中,一座庄严神圣的“七·七”纪念塔映入眼帘。塔座中由花岗岩石雕作的五颗炮弹模型直指蓝天,象征着我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团结御敌。往前便是纪念堂,宫殿式的建筑与四周苍松辉映,使堂宇更加古朴、端庄。堂内竖立着高大的石碑,镌有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的碑文。两厢陈列的图片、实物,展示着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和先烈为国捐躯的英雄壮举。出纪念堂分两侧拾级而上,276级石阶依山势叠成九层台阶。在第六层台阶处竖有一石碑,刻着“游人到此,脱帽致敬”,提醒人们到此肃立,缅怀抗日英烈。

  祠内制高点便是享堂,享堂系忠烈祠内形制最为宏大而庄严的建筑物。在双面浮雕三拱的汉白玉石门正上方,朱红色的歇山式双檐之中,悬挂着蒋介石题书的“忠烈祠”横匾。堂内大厅为祭祀、凭吊抗日忠烈之处,祭坛正中的汉白玉浮雕石碑上,镌刻着“抗日阵亡壮士总神位”,两侧分别为抗战时期22次重大战役阵亡将士神位,供人们在此祭拜抗日英烈。

  祠宇四周群峰耸立,山峦叠翠。在苍松翠柏掩映的山头上,安放着12座个人墓葬和7座集体墓葬。在个人墓葬中,瘗葬有崑仑关战役捐躯的第二军副军长兼第九师师长郑作民,常德会战殉国的暂编第七十三军第五师师长彭士量、第十军预十师师长孙明瑾等抗日名将;在集体墓葬中,最大的一座坟莹里安葬着第三十七军六十师师长董煜收集的在长沙会战中阵亡的烈士遗骸2728具。

  南岳衡山,永奠英灵;抗日忠烈,彪耀青史。南岳忠烈祠是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团结抗日的象征,是巍然屹立在中华儿女心中的不朽历史丰碑。

  

{Ky:PAGE}

 

  (二)中华民族风云际会的抗战名山——南岳衡山

  南岳忠烈祠是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历史见证,也是南岳成为中华民族风云际会的抗战名山的有力佐证。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人民全面爆发了抗日战争。在这场极其惨烈悲壮的民族解放战争史册上,南岳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1938年10月25日,武汉失守,华北、华东和华中大片国土相继沦入敌手。湖南不仅由抗战的大后方变成了正面战场对日作战的前线,而且成为联结东西南北战场的重要纽带。此时,国民政府掌控的地盘再也不能退让,只有守住湖南,才能坚持长期抗战,因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1938年10月25日从武汉搬迁南岳。至1944年2月,蒋介石先后在南岳主持召开了四次军事会议。

  战争提升了湖南的战略地位,也提升了南岳的战略地位。

  这里,国共两党的要员蒋介石、何应钦、白崇禧等与周恩来、叶剑英曾纵论时局,未雨绸缪,共商抗日大计。1938年11月5日,周恩来应邀参加了蒋介石在磨镜台何键别墅召开的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预备会。11月25日至28日,周恩来、叶剑英又全程出席了在圣经学校召开的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磨镜台位于南岳七十二峰的掷钵峰下,为佛教南禅七祖怀让大师以“磨砖不能成镜,坐禅岂能成佛”的禅理悟化马祖道一而得名,故有“祖源”之称。这里峰峦耸立,古木参天,深厚的人文历史与优美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堪称避暑胜地。何键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任湖南省政府主席期间,在此专门修建了一座双层楼房作为消夏别墅。抗战爆发后,为躲避日军飞机轰炸,还特地在屋后修筑了坚固的混凝土防空洞。由于鲜为人知,故被人们称为“神秘山洞”。会议期间,日军飞机对粤汉沿线进行狂轰滥炸,衡山、南岳也遭敌机多次空袭。为保证与会人员安全,磨镜台由何键修建的“神秘山洞”和军事会议前修建的圣经学校地下会议厅和防空洞,均发挥了躲避日机轰炸的作用,成为南岳抗战历史重要见证。

  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在中国的抗战史上谱写了里程碑式的篇章。这次会议总结了第一期抗战得失,确定了第二期抗战方略,并进行战略机制的重大调整,开创了正面战场在战略相持阶段的新局面。蒋介石在会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提出了“政治重于军事,民众重于士兵,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二期抗战方略,决定国共两党合作共同举办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并对全国军队实行全面整训。蒋介石还面对“阵亡官兵暴尸战场”而不能掩埋的残酷境况,为南岳忠烈祠陵园的修建定下了基调。

  湖南在八年抗战中有七年处于硝烟弥漫的战火之中。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寇发生的22次大会战,有6次降临在三湘大地。蒋介石先后又在南岳召开军事会议总结讲评了其中的、长沙会战、南昌会战、常德会战等4次大会战的经验与教训。南岳是正面战场由第一期抗战进入第二期抗战的历史转折点,也是抗战后期蒋介石在正面战场发出战略反攻号令的历史新起点。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南岳进行的一系列军事部署,主要是在集贤峰侧的圣经学校进行的。

  南岳圣经学校创办于二十世纪初叶,后改为湖南省政府甲种招待所。这里层峦叠翠,峡谷幽深,流泉飞瀑,风景优美,是隐蔽性和安全感兼备的抗战指挥中心。武汉失守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要员及所属的军政部、军令部、军训部、政治部、后勤部、办公厅等首脑机关一度内迁南岳。一时间冠盖如云,车马塞道,南岳成为全国抗战的军事大本营。

  斗转星移,风雨沧桑。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早已远去,但战争留下的烙痕却永远不会消失。如今,南岳军事会议的遗址如“委座官邸”、“神秘山洞”、地下会议厅等,仍在穿越历史的时空向人们披露当年烽火弥漫的悲壮情景。

  

{Ky:PAGE}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壮丽史诗——南岳游干班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多年来第一次彻底打败帝国主义侵略,并赢得彻底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力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胜利。南岳的抗战历史是一幅国共合作、全民抗战的缩影,是一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恢宏壮丽史诗。在那血雨腥风的岁月里,从国共两党的军政要员到普通的黎民百姓,从手里握着枪支的抗日将士到手中拿着经书的佛道教徒,从苏联、日本、越南的国际友人到中华民族的各界文化精英,为团结御侮而在南岳同仇敌忾,燃烧起抗击日寇的熊熊烈火。这一历史场景在全国是罕见的。

  在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上,蒋介石为二期抗战方略作出的重大决策之一是“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并接受周恩来的建议,由国共两党合作共同创办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简称南岳游干班)。

  1939年2月15日,南岳游干班第一期在圣经学校开学,由蒋介石兼主任,白崇禧、陈诚兼副主任,汤恩伯任教育长,叶剑英任副教育长。周恩来、田汉、冯乃超、日本共产党人鹿地亘等,均担任了游干班讲师,苏联军事顾问季维洛夫也在游干班授课。

  中共中央派出了以叶剑英为团长,李涛、边章伍、吴奚如、李伯崇、薛子正等教官为团员的中共代表团30多人来南岳游干班工作。时年38岁的越共领袖胡志明,也从桂林随叶剑英来南岳,化名胡光以少校电台员身份在游干班新闻台担任译员。4月18日至19日,从新四军视察归来的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和南岳游干班国际问题讲师的身份,向全体学员作了“中日战争之政略与战略问题”的长篇演讲。

  南岳游干班共举办了7期,中共代表团在南岳参加了前3期的工作,与国民党的教官合作为抗日战场培训了游击战骨干3035人。南岳游干班是国共两党在抗战时期第二次合作的伟大成果,是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谱写的一部恢宏壮丽史诗。

  

 

                                                                          1939年4月,叶剑英与参加南岳“游干班”的八路军军政教官在一起(左起:吴奚如、叶剑英、李荣、李涛、边章伍、薛子正)

  在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和南岳游干班期间,叶剑英登祝融峰书写了“四顾渺无际,天风吹我衣。听涛起雄心,誓荡扶桑儿”的铿锵诗句,表达了誓与日寇战斗到底的雄心壮志;郭沫若陪同周恩来登山时,途经邺侯书院抚今思昔,赋诗抒发了抗日豪情:“中原龙战血玄黄,必胜必成待自强。暂把豪情寄山水,权将余力写肝肠。云横万里长缨展,日照千峰铁骑骧。犹有邺侯遗迹在,寇平重上读书堂。”田汉率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所属的抗敌演剧8队和孩子剧团,多次奉周恩来指示来南岳开展抗日救亡宣传。他用文艺作对日斗争的武器,在军民中演出抗日戏剧,教唱“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之歌”,还赋诗讴歌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精神。诗曰:“天柱峰边一纵眸,东南烽火几时休。是谁撑得乾坤住?赖有人间硬骨头。” {Ky:PAGE}

  周恩来、叶剑英在南岳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还广泛发动社会各阶层人士共赴国难。

  在接见上封寺演文法师等和尚时,周恩来为他题写了“上马杀贼,下马学佛”以示励志;叶剑英得知巨赞、演文、暮笳等年青僧人拟成立“南岳佛教救国协会”时,即建议他们将南岳的道众也团结起来投入抗日行列,把组织名称改为“南岳佛道救难协会”,以弘扬佛理和教义。

  1939年5月7日,叶剑英、田汉出席了“南岳佛道救难协会”成立大会,并发表了“普渡众生要向艰难的现实敲门”的重要演说。号召南岳的和尚和道士“团结全国佛道信徒,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的一部分。”

  在周恩来、叶剑英、田汉和南岳游干班政治部主任陈烈等的大力支持鼓励下,南岳佛道救难协会组织70多名会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战时知识训练。随后成立佛教青年服务团和流动工作团,分赴长沙、衡阳、湘潭、衡山等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这两个团队在各地积极开展救亡宣传、募捐公演、慰劳受伤官兵、举办超度阵亡将士及受难同胞法会,受到社会各界赞誉,被人们亲昵地称为“和尚兵”。他们书写的标语“当汉奸的生受国法,死坠地狱”,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南岳佛道救难协会成为飘扬在中华大地抗日救亡运动中的一面爱国爱教的鲜艳旗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壮丽史诗谱写了恢宏的一页。

作者:rednet

编辑:彭俊

阅读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