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寿比南山是衡山—寿文化史话(一)

作者:rednet 编辑:彭俊 2012-04-27 21:12:41
—分享—

  俗话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人无百岁寿,常怀千岁忧”。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对长寿深深眷恋和寄托。而游览南岳衡山,你会发现这座千古名山与寿有着一种不解之缘,所到之处,常常可以看到有关寿的各种书法雕刻,听到有关祈寿求寿的民风民俗,读到有关寿文化的景点介绍,仿佛置身寿的世界,不知不觉融入浓郁的寿文化氛围之中。

  

 

  古老的寿文化

  “寿”字在古文中通常写作“寿”,指的是长命,人活得岁数大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说:“寿者,久也,凡年齿皆曰寿”。其他的一些古籍,如《诗经》、《庄子》、《尚书》、《楚辞》等,也都把“寿”解释为长久之意。此外,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班固在《汉书·王吉传》中则把寿与人的高尚行为以及远大志向、高尚情操连在一起。正因为如此,自古至今,“寿”都是作为人生美好的象征而为人们世代追求。

  只怕早死,惟愿长生,自古以来,“寿”字也被人们不断地妙用与化用,浸润到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贯穿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始终。人的生命被称为“寿命”、“寿元”。人的生日被称为“寿辰”、“寿诞”,做生日叫“祝寿”。长寿而安康叫“寿安”,《韩非子》中曾提出“寿安之术”要大家习之。年事高的老者称“寿考”,《诗经·大雅》中说:“周王寿考”,言当时周文王已有90余岁,年事已高,故而称寿考。长寿的人叫“寿民”,按清朝律制,百岁以上的老人称寿民,政府要加以旌表。对他人母亲要尊称“寿堂”,询问老年人年纪要尊问“高寿”。为人祝寿的诗叫“寿诗”,祝寿的酒叫“寿酒”,祝寿的文章叫“寿序”,这种风气在明代十分盛行,但祝寿礼仪的高峰要数唐宋时期,唐明皇这位风流天子将自己的生日作为“圣寿节”,开了皇帝庆寿的先例,从他以后都有自己的“圣寿节”。

  “寿”代表长生,是与死相对立的。因而人们对“死”字非常忌讳。但是,人的生老病死又是自然界不可抗拒之规律。于是人们又常常要在死的前面加上一个“寿”字,以表示吉祥和福德圆满之意。如:为死者建造的墓穴和坟墓要称之为“寿穴”、“寿冢”、“寿域”、“寿陵”;死者的棺材要叫做“寿材”、“寿屋”、“寿房”;死者穿的衣服叫“寿衣”,鞋叫“寿鞋”,帽叫“寿帽”;陪葬的物品叫“寿器”,祭祀的供果叫“寿果”,碗叫“寿碗”;自然死亡的称“寿终”,等等。为什么要称为“寿”呢?按照《后汉书·赵岐传》的解释,是取其久远之意。也就是说,人死后也应该在阴间追求长寿久远,祈福祈寿,过着与生前一样幸福的日子。

  “人至福地有福,人踩寿地长寿”。这是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据不完全统计,在古今地名中,县以上行政区域中,以“寿”字冠名的大约有20多个:黑龙江有延寿县,河北省有灵寿县,山东省有寿光县、寿张县、寿南县和益寿县,山西省有寿阳县,河南省有寿安县,陕西省有永寿县,安徽省有寿州府、寿春县和寿县,福建省有寿宁县,浙江省有寿昌县,湖南省有汉寿县,广西省有百寿县,四川省有仁寿县和长寿县。等等。如果将县以下的乡镇、村等以“寿”字冠名的统计出来,那么,一定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

作者:rednet

编辑:彭俊

阅读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