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景区】古镇景区

来源:南岳新闻网 编辑:彭俊 2012-08-13 10:32:25
—分享—

  

 

  古镇景区

  古镇即岳市四街,这是由香市发展而成的古集镇,它背接岳庙,前临107国道,一直是以香市为主的。每年八月香期,古镇便沸腾了,小摊摆设,提篮叫卖,随处可见。

  

 

  镇内有几处古建筑,也是这个景区的主要景点。即:南岳庙、祝圣寺、黄庭观。他们都是唐代始建。南岳庙与祝圣寺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艺术。从西街穿出再北折循西线登山公路走约三华里便是黄庭观,它构建筑在山岩之上,下临白龙潭,风景秀丽。观宇虽小,却玲珑幽静,松风吹凉,溪声悦耳。观上侧为40年代末期国立师范学院旧址。山冲蜿蜓,溪流曲折,松青竹翠,农舍炊烟,点缀其中。从西线登山,驰车经过此地,犹想见当年杏林春满,学运风流。它还是三四十年代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三次军事会议的会址。白龙潭下有一栋“桔盈圃”的小农舍,就是当年游干班中共代表团旧址,惜已无存。古镇东侧为新街,水泥马路,层楼高耸,标志着古镇在改革开放中正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下属景点 南岳大庙、祝圣寺、大善寺、黄庭观、万寿广场、南岳衡山坊、集贤书院、香山寺、辞圣殿、紫云书院等。

 

 

  相关链接:

  悠游南岳--牌坊(视频)

  南岳大庙组图

  祝圣寺百度百科

  祝圣寺和大善寺的故事

  黄庭观的故事

  

{Ky:PAGE}

 

 

  万寿广场——中华万寿大鼎

  此鼎用青铜铸造,位于驾鹤峰上。鼎高9.9米,寓意九九归一,中华统一;重56吨,寓意56个民族团结奋进,共兴中华。

  

  图 刘建平

 

  鼎身铸有一万个不同字体的【寿】字,是目前世界上最高、最重、寿字最多的鼎,创2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Ky:PAGE}

 

 

  南岳大庙

  南岳大庙位于南岳山下的南岳古镇北街尽头,坐北朝南,前有寿涧水,后有赤帝庙,庙呈长方形,建于唐开元十三年,后经历了六次大火,经过扩建和修缮,才奠定了现存规模。大殿是清德宗光绪八年(1882年)按照北京故宫的样式重修的,共占地98900平方米,殿高7.2丈,是我国五岳中规模最大,总体布局最 完整的古宫殿式的庙宇。

  

  图 袁冕

 

  南岳大庙四群院落和九个建筑体组成,继承了唐宋以来的艺术精华。第一进是正门,也叫棂星门,由花岗石砌成,门前有一对石狮子,姿态雄伟,门内翠柏挺立,绿草如茵;第二进为奎星阁,其上为戏台,阁东有钟亭,阁西有鼓亭;第三进为城门式的三大洞门,正中叫正川门,门内有玲珑别致的御碑亭,亭内有清圣祖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为重修南岳大庙而立的一个巨大的龟驮石碑,碑文系康熙亲撰;第四进为嘉应门,以后改建,内设南岳文物保管所,南岳书画院,大庙招待所等;第五进为御书楼,保存了宋代和明代的建筑构件;第六进为正殿,殿前是一块大坪,正殿耸立在17级的石阶上,正中的石阶嵌有汉白玉游龙浮雕,正殿高7.2丈,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内外共有72根大石柱,象征南岳72峰。殿顶覆盖着橙黄色的琉璃瓦。并饰有宝剑、大小蟠龙和八仙中的人物,飞檐四角,垂有铜铃,檐下窗棂、壁板,都雕刻着各种人物故事或花木鸟兽,后墙上绘有大幅云龙、丹凤。大殿台阶四周,有麻石栏杆围绕,柱头上雕刻有狮子、麒麟、大象和骏马,栏杆中嵌有汉白玉双面浮雕144块。殿中原来设有岳神座位,历代统治者对岳神都加赐封号。如唐初封为“司天霍王”,开元间又封为“南岳真君”,宋代加封为“司天昭圣帝”等等。如今的“南岳圣帝”是1983年复制的;第七进为寝宫;最后是北门,东为注生宫,西为辖神祠。

  

{Ky:PAGE}

 

   图 刘建平

 

  祝圣寺

  祝圣寺位于南岳大庙的东南侧,是南岳五大佛教丛林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唐代高僧承远(公元712-802)在这里创建佛教寺院,名弥陀台,他的著名弟子法照 (?-777),初居庐山,结西方道场。大历二年(767)慕承远名来南岳,师事承远十二年。大历末年(779)奉诏入长安,入皇宫教宫人五会念佛(五百人为一会),唐代宗奉为国师,传教天下。法照向代宗极力称赞其师承远有异德,代宗南向而礼之,度不可征,乃名其居曰“般舟道场”,用尊其位。承远另一著名弟子日晤,十三岁出家,随承远长期侍勤,唐肃宗乾元元年(758),诏天下名山置大德七人,长讲戒律,日晤获选首位。他在南岳登坛传戒37年,每年度僧千人,称盛一时。他在旧址上建一精室命名为“般舟台”,专修念佛三昧,世称“般舟和尚”。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诏为“弥陀寺”。从而,由弥陀台、般舟道场到弥陀寺,就成了名登朝庭,声动公卿的天下名寺。

  

 

  唐会昌五年(845)武宗李炎,不嘉佛教,师事道士赵归真,崇信道教,是时赵归真受武宗宠信,时在武宗面前排毁佛教,于是一时毁佛之事大兴,将四万四千六百所佛寺毁坏,勒令二十六万五百僧尼还俗。世称之为会昌之法难,又称为第三武之厄。弥陀寺就一劫难中被毁废。

  五代十国时(930-960),马殷据湖南称楚王。适逢有掌诰夫人杨子莹施钱,在弥陀寺旧基上重建寺院,马殷名曰:“报国寺”。

  

{Ky:PAGE}

 

  图 康松柏

 

  黄庭观

  黄庭观位于集贤峰下,距南岳镇1公里。始建于唐武德元年(公元816年),五代时名魏阁,后宋徽宗赐名“黄庭观”至今。黄庭观依山临壑,叠石而成。它两进三厢,亭横于前,观宇纵连于后,仍保存古式建筑的面貌。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欲往西池谒王母,且来南岳拜夫人。”这幅门联,是对南岳最著名的道观──黄庭观的高度颂扬。

  图 刘建平

 

  黄庭观在道教中的名望很高。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东晋咸和九年(公元334年),南岳著名的女道士魏夫人在礼斗坛白日飞升成仙。魏夫人名华存,字贤安,山东任城人,东晋司徒剧阳文康公魏舒的女儿。幼年时便熟读“庄老之书”,“笃意求神仙之术”,发誓不嫁。后来在父母的胁迫下,二十四岁时嫁给南阳刘幼彦,生二子,长名璞,次名瑕。据《南岳志》记中所录的《南岳魏夫人传内传》云:婚后,华存夫人时常“闲斋别寝,入室百日不出”,每日念经修道。传说由于精诚所至,感动上天,四位仙君在同一天降临到她家里,授她《太上宝文》、《八素隐书》三十一卷和《黄庭经》。她得到经卷后,日夜诵读,潜心修行。丈夫死后,天下大乱,携带二子渡江南行。尔后又与二子分开,与侍女麻姑于晋大兴年间来到南岳,在集贤峰下,结草舍居住,静心修道。这就是黄庭观的来由。在她修行的十六年中,传说西王母曾约请她到朱陵山上一起吃灵瓜,还得到西王母所赐的《玉清隐书》四卷,故“时年八十,仍颜如少女”。八十三岁时,即晋成帝咸和九年(公元334年)间,她闭目寝息,饮而不食,七日后一天夜里,被西王母派众仙来迎接她升天。杜甫在《望岳》诗中说:“恭敬魏夫人,群仙夹翱翔”,说的就是这件事。魏华存升天后,被帝封为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与西王母共同管理天台山、缑山、王屋山、大霍山和南岳衡山的神仙洞府。传说魏夫人升天以后,黄庭观里继而升天成仙的也不乏其人。首先是她的侍女麻姑也列入天庭仙班,她的弟子女夷则成为花神,掌管天下名花。由于这些神话传说,黄庭观成为南岳道教历史上的神奇之地。

  黄庭观占地一亩余,共有三进。第一进为憩凉亭,正门的门额有石刻:“山不在高”四字,亭南的门额刻有“仙观”二字。二进是过殿,门上刻“黄庭观”三字。门联是:“黄中通理成坤德;庭外升仙忆晋时”。三进为正殿,殿前有石阶十七级,房屋重叠,四周古木参天。观外右边,有一块一丈见方的石头,原是魏夫人拜天的礼斗坛,据说便是魏夫人白日飞升的地方,后来人们叫它为飞石,上刻“飞仙石”三个大字。石头上方平坦如台,下方尖削,却稳固地立在岩石上。据说一个人无心用指头轻轻点,它就微微抖动;倘若故意推它,纵是众人合力推撞,却纹丝不动。传说这是王母乘云到此,一朵白云落下变成的。观的周围,怪石嶙峋,松枫丛生;观前一片平畴,阡陌纵横,观里约半里外,有一水潭,水浪激石,声传空谷,这就是白龙潭;观前的山脚下,就是龙潭水库,水深澄碧。在晴天的时候,与天上白云相辉映,便呈现出水天一色的景状。

  

{Ky:PAGE}

 

  

  

  图 康松柏

 

  南岳衡山坊

  南岳衡山牌坊位于南岳古镇祝融路南侧端与107国道交汇处, 是南岳衡山进山山门,1989年4月建成,坊高20.4米,宽21.7米,花岗岩石砌体,坊上端均嵌有白色大理石额各一方,正面坊额上“南岳衡山”为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题字,上方图案为南岳衡山山徽;北面坊额上“文明奥区”是当代书法艺术家吴作人题字。胡遐之撰写的对联高度概括了南岳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秀气来高宇,看四绝奇观,五峰胜景;文明称奥区,有二贤吟迹,七祖道场。”

来源:南岳新闻网

编辑:彭俊

阅读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