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道教文化】洞天福地 九仙飞升

来源:《走进神奇的南岳衡山》 作者:rednet 编辑:彭俊 2013-12-03 14:58:47
—分享—

  朱陵洞天,为道教第三洞天,其全称为”朱陵太虚小有之天”,见于九仙之一徐灵期所著《衡岳记》。宋代道士陈田夫《南岳总胜集》记载:白云峰以西,青岑峰以东的一片区域,又称圣境。九仙观就座落在紫盖峰下,水帘洞上这一片道家所称的洞天圣境里,誉之为“朱陵洞天之灵墟”。它原是南岳最大的,也是最富有的一所道家宫观。自晋代泰始(265—274)到南朝的宋、齐、梁、陈,约三百年间,先后有九位高道到南岳修道归真,人们称他们为“南岳九仙”。他们的俗家姓名是:陈兴明,施存、尹道全、徐灵期、陈慧度、张昙要、张如珍、王灵舆、邓郁之。南朝梁武帝曾御赐《九真观碑》,刻石观内,观因以“九真”名。唐开元中(713-741),道士王仙峤居此观,后去京师长安,施茶募捐。因遇太监高力士,为援引入见玄宗,玄宗赐了王仙峤许多金吊。王归观后,立将所赐财物重建观宇。重建落成,上奏玄宗,天宝12年(753),诏命衡州铸铜钟一口,重4000余斤,由高力士监制,赠予该观。钟上并铸有玄宗御制钟铭。

  九仙之一的王灵舆,本来在庐山修真,夜梦人告诉他“得道者,若非其地,如植五谷于砂石之间,则不能成”。王灵舆问什么地方才能成道,梦中人告诉他“朱陵之上峰,紫盖之东岫”。此后他便从庐山迁来南岳的中宫,修行十二年后,再迁到九仙宫仙逝。邓郁之也是这样,他在岳麓炼丹,梦人告诉他“大洞之邻,即招福之乡,延尘之里,善记勿忘”。于是从长沙迁南岳九仙宫成道。从山川风物来说,朱陵洞天一带,的确是洞天,这里山灵水秀,峰耸壑奇,林深叶翠,蝉鸣瀑吼,既适宜于人们在这里静修或读书,更适宜小驻游踪,尽洗嚣尘,放眼山川,濯足清流。

  观前约两里许的山垅中。几块巨大的花岗岩堆叠成台,高约七、八米,台顶颇平,约有一、二米平方,便于趺坐修持和礼斗朝真,岩体经几万年风霜雨雪的侵染,变得黑黝黝的,岩腰横排斗大楷书石刻“九仙飞升之石”六个大字,在两侧山峰绿荫衬托下,显得很有点灵气。可惜当地农民凿石作电杆或砌田埂,“九仙飞升之石”六个大字已残破不堪,然而这里孕育着的一些神话却仍旧在流传。

  在紫盖峰下,水帘洞前,有一座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宫观—朱陵宫。始建于宋,明清屡有修葺。清末毁于火灾,仅存遗址。2000年5月南岳道教协会筹集巨资重建,2003年底竣工。宫观占地近20亩,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由五进七重院落组成,围墙周绕中轴线依次为先天门、灵官殿、吕祖殿、朱陵殿、三清殿。两厢分别有慈航殿、财神殿以及钟鼓二亭、东西客堂、寮舍、丹房、斋堂、库房之属。第四进正殿主祀朱陵大帝(即祝融火神),殿堂高踞石台之上,面阔五间,高15.60米,重檐歇山,檐下饰斗拱,琉璃屋盖,画栋雕粱,辉煌壮丽。殿前4根青石透雕龙柱,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殿内绘有湖南最大宗教壁画,以朱陵大帝为主,南岳道教诸位神仙尽在其中,分为《朱陵大帝显圣图》、《朱陵大帝寿诞图》两部分。总长度22米、高19米,面积达200余平方米。这幅大型壁画两大部分既能成为一体,又可独立成章。主要人物以南岳道教历史上著名的神仙为主,惟妙惟肖,个性彰显;以吉祥物配景内容丰富,但无一雷同。其设想大胆,气势恢弘,规模宏大,构思新颖,制作精细,为道教彩绘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道长 朱理然于此习书学画,诚心修炼,辟谷多年。

 

 

来源:《走进神奇的南岳衡山》

作者:rednet

编辑:彭俊

阅读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