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年的农历七八九月,便是南岳的火热香期,来自四面八方的朝香者日以万计。七月,家有书香节目组来到邵阳,走近“邵市庆圣会”这个普通香会,再次将目光聚焦“千里歌舞来朝拜”这一独特文化,并通过一个一个横切面的具体剖析,展示这火热香期所喷涌的朝圣激情。
“邵市庆圣会”是邵阳市百余个香会中的一个,这个由南岳圣帝信众自发的南岳朝圣团体,其朝圣仪式带有浓厚的地方传统色彩,融入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又独具特色。香会中每一个来岳朝圣的人,除了必着的青色香服之外,还有几件必备品:龙头凳、包头、包肚、绑腿。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就是吉祥的象征,而在香客们的心目中,龙头凳更是神圣不可亵渎的。在整个朝圣之处都应摆放在洁净之处,而且大多摆放成圆形,寓意着圆圆满满。香凳又分为拜凳、老年凳、娃娃凳等几种,香凳上的香火也多有讲究。据说,每名朝圣都在朝圣的过程中,从早上出发之时到回到所住之处,沿途的香火是不能熄灭的,因为他们祖祖辈辈相信只要这样就能“香火不断”,但一枝香只能燃上四、五十分钟,为了保持沿途香火不能熄灭,特别是以前走路来南岳朝圣的时候,香客们在龙头凳上都准备了很多香,便于及时接替。包头主要是为了感谢父母的养育、带养之恩,而他们的包肚上多绣有“南岳进香”、香会名称的字样,并辅以八卦图、龙凤、祝融峰等图案,因为以前都是走路去朝圣,一路上距离很远,而打着绑腿走路则要方便的多。
进香者还有其它的一些东西,这些都是沿袭千年的传统,而他们的进香程序也是沿袭千年、变化不大,仅在家中的起凳仪式,就是八个方面的内容:(一)起香。起香仪式是众人向圣帝跪告起程时间等,祈求圣帝庇佑旅途顺利、平安到达,长者要卜卦,信卦则表示圣帝已知。(二)请祖先。请祖先仪式是向先祖表达感恩缅怀之情,祈求先祖保佑旅途顺利、平安到达,同时保佑全家万事兴旺发达、家庭幸福等。(三)请包头。请包头仪式因进香者母亲是否健在而有所不同,母亲健在的,进香者要跪到母亲面前,感谢养育之恩,由母亲为他们带上包头;如果母亲已经过世,则应该向其灵位跪拜,缅怀母亲后,由自己系上包头。(四)交凳。交凳仪式一般是在进香者兄弟、家人中进行,由于一家人中一般只有1人或几人去朝圣,其他人不能同往,向进香者交凳则表明请他代表全家前往南岳朝圣的意思。(五)拜五方)。拜五方仪式是祭拜五方龙神,由于长期的农耕文化,形成了祭拜五方龙神这一传统,以祈求风调雨顺、大吉大利等。)(六)拜门神。拜门神仪式是祭拜门神,求家宅平安,希望好人常来往、坏人不进门。(七)踩卦。踩卦仪式则是由八名进香者根据八卦图不断变换队形,要求步子端庄沉稳,其寓意可用“八卦奥妙无穷尽,包罗万象在中央”一句来形容。(八)拜辞主人。拜辞主人仪式是众人向主人的热情招待表示感谢等,祝福主人及其家人。每家每户朝圣前必要举行起凳仪式,这些朝圣礼仪,虽然繁琐,但他们毫无怨言,虽然地面崎岖不平,但在进香者脸上看到的只有虔诚,或许正是有了这些如墉如栉的礼仪,才在千百年来不断约束着人们。
繁琐的起凳仪式仅仅是朝圣起程阶段中的一个部分。到每个进香者家中举行完起凳仪式后,众人还需要到周边的小寺庙进行祭拜,原来,包括邵阳在内的一些地方建有小庙并塑有圣帝像,为方便各地人们祭祀膜拜。但有一个习俗也因此自古流传至今,那就是不管各地有多少小庙,都必须来南岳烧香,因为南岳庙才是祖庙。这些小庙规模有大有小,香炉斑驳,还张贴着“敬佛得福”等标语。众人举行庄重的仪式,主要是“报信”——即告知神明即将起程登祝融峰朝圣,同时祈求旅途顺利。途中,需安排专人背着南岳圣帝的行宫,请圣供饭,延续香火,以昭虔诚。但凡邵阳来南岳进香者,遇见行宫都要祭拜。起程仪式结束后,众人便坐车前往南岳朝圣。
在朝圣途中,也有一些仪式仪规,如朝香途中不可嘻言笑语高声大叫,途中大小便应将香凳等放在洁净之处,之后要洗手净秽等等,这些仪式仪规沿袭千年,由一代代德高望众、知晓祭礼的人不断传承下来。眼前这位老人赵昌健就是其中之一,八十三岁的赵老耳朵已经听不见了,连自己去南岳多少年也记不太清楚了,但他对朝圣的仪式仪规记得非常清楚,做起事来毫不含糊。已经来南岳朝圣30多年、担任着香会会长的黄新民说“朝圣是我心中的信仰”,他原来也是一名普通的进香者,受父亲的影响来南岳烧香几十年,身为香会的会长,他始终坚持一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香客们服务。较之其它进香者,邵阳香会进香有几个特点:一是吃斋。主要是朝圣过程中要吃斋,茹素清口;二是统一着装。青衣青裤、包衣包肚,全部进香者统一着装;三是烧伏香。在邵阳,通常要进伏以后才烧香,天气越是热,越是要去烧香。相比于其他人在烈日下的胸闷气短,喉干舌燥,他们却不断地在烈日下从容变幻着队形,跳着端庄沉稳的舞步,神情专注,身着的青衣青裤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他们中大多数人都自己准备了毛巾,随时用来擦汗。
“邵市庆圣会”这次来南岳烧“伏香”,先后到财神殿、祝圣寺、南岳大庙和祝融峰老圣帝等多处进香。走在烧香队伍最前面的,是负责挑头香的,一位汉子面对镜头很爽朗地介绍说他已经负责挑了25年的头香,队伍由香会会旗、黄旗开路,幡帐随行,一路上喇叭声伴着浩浩荡荡的人群,场面蔚为壮观,形成了南岳旅游特有的现象。2003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南岳大庙视察时见此情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驻足观看许久,还不时向身边工作人员询问这一奇怪民俗现象的内涵。
在朝拜过程中,他们还要唱香歌。进香者所唱的香歌内容十分丰富,而且根据朝圣的阶段不同所唱的香歌也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起程、途中、朝香、返程四个阶段,通常为七字一句,字里行里充满着对父母养育、神灵庇护的感激;提倡孝道、善行、友爱、慈爱悲,祈求国泰民安、家运昌隆等内容。仅朝香阶段他们所唱的香歌就有《上峰十拜诰》《进殿香歌》《焚香炉咒》等近十种之多。我们注意到,进香者在不同的菩萨前所唱的香歌又有不同,在祝圣寺药王祖师殿前所唱唱词为“广施良药渡众生,膏丹园散救黎民”,而在《圣帝上座词》中唱词为“人有诚心圣有感,降福降祥佑黎民”等,很多香歌的最后一句都是:“南岳司天昭圣帝,安邦护国大天尊”。在菩萨面前进行完焚香跪拜、打卦抽签等仪式后,众人即高唱《谢恩辞圣歌》等香赞返程。自此,朝圣经过起程、途中、朝香、返程四个阶段后便告一段落。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来南岳烧香的香客都不是典型的佛教徒,也不是完全的道教徒,在他们心中,谁保佑他们就朝拜谁。据了解,目前在邵阳像这样的香会大大小小有百余个,每年来南岳朝圣的人有十余万人,香会会长李建国坦言“南岳是我的半个家”,因为他一年到南岳诚心拜佛最少是二十几次,多则三、四十次,同时,李建国还经常组织香会里的一些人到全国各地去朝香,包括五岳、佛教四大名山,甚至新加坡、印度等地,但多年来,香会无论到哪里,仍沿用着这一身青衣青裤、包头包肚的装扮和“南岳进香”的字样,在他看来,这是对南岳和南岳菩萨最好的一种宣传。而说起如何传承这种独特的民间文化,李会长的眼神坚定而执着。一个年轻的女香客,对我们说道:“我的爷爷、外公、妈妈都有烧香拜佛的习惯,所以我们就继承了他们的传统,我的儿子以后也是这样”。
“祝融绝顶万余层,策杖攀萝步步登”,古往今来,南岳圣帝牵引着他们不惮山高路远、艰难险阻前来朝圣。他们的朝圣是一种神圣的精神信仰,是一份对先祖的感恩缅怀之情,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希冀,而这种历经千年的南岳朝圣文化也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中。
作者:rednet
编辑: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