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国名游】宋哲元与南岳衡山

来源:南岳新闻网 编辑:彭俊 2013-02-19 09:08:24
—分享—

 

 

  宋哲元(1885-1940),乳名宋室,字明轩,汉族,山东乐陵县赵洪都村(今属乐陵市)人。酷爱读书,敦厚沉毅、不苟言笑、处世谨慎,生活简朴、作风朴实,尊重文化,爱护人才,他治军严谨,作战勇敢,为西北军五虎之一,冯玉祥对他十分赏识,称赞他“勇猛沉着”,“忠实勤勉”,“遇事不苟”,“练兵有方”。

  宋哲元曾任察哈尔省主席,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1938年8月10日因病来南岳休养两个月,住磨镜台11号楼。

  宋哲元在南岳养病期间,曾遍游半山亭、麻姑桥、磨镜台、福严寺、南台寺、邺候书院、铁佛寺、南天门、高台寺、祝融峰等处。登高望远,怀古忧今,对敌寇逐渐深入,烽火南来,倍加感慨。他曾在铁佛寺旁石壁上奋笔书刻“不教胡马渡衡山”,又在住地附近巨石上刻下径大三尺的“卧虎”两个字,中华民族曾被人称为“睡狮”,宋哲元则自比为“卧虎”。宋哲元在游高台寺时,还刻了“诚、真、正、平”四个字于石上。这是他担任陆军第二十九军军长时教育官兵的“四要”:“诚以修身,真以究理,正以处事,平以待人。”

  宋哲元在南岳养病期间,非常怀念二十九军抗日殉国的战友。他为牺牲的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在麻姑桥附近建了“双忠亭”,并亲自撰写碑铭以示纪念。

 

  宋哲元简历:

  宋哲元(1885年~1940年),山东乐陵县人。 中国军事家,,抗战名将。

  幼年家贫,刻苦读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从军,北洋陆军随营武备学堂毕业。毕业后服役于冯玉祥部,历任哨长、连长、营长、团长。1922参加直奉战争,升任第二十五混成旅旅长,是西北军五虎上将之一。1924年参加北京政变,10月冯部改编成国民军,宋哲元任第一军第一师(后改为第四师)师长。1925年秋改任热河特别行政区都统。他曾在承德避暑山庄里成立蚕蜂学校推广重桑养蜂,振兴热河农业。还兴办军械厂,可以小批量仿制德国毛瑟20响驳壳枪。1926年,宋哲元部撤离承德时,市民夹道相送。

  1926年任国民军北路总指挥、西路总司令,先后在南口、多伦等地指挥所部对直奉联军和晋军作战。并于1926年9月17日五原誓师后,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军联军北路军总司令兼暂编第1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4方面军总指挥。1927年11月任陕西省政府主席。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中,任冯玉祥军第4路总指挥。战败后冯玉祥余部退居晋南地区。负责北方军事善后的张学良将其整编,该部缩编为陆军第3军,下辖3个师,宋哲元任军长,归东北军序列。1931年6月,宋哲元部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第三天,宋哲元即率第29军全体官兵,向全国发出"抗日通电",坚决表示:"哲元等分属军人,责在保国。谨率所部枕戈待命,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奋斗牺牲,誓雪国耻。" 1932年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兼察哈尔省政府主席。 1933年1月2日,日军攻占山海关。10日,宋哲元奉张学良令,率29军由山西阳泉移驻北平以东的三河、宝坻、蓟县、玉田、香河一带驻防训练。第29军部队在宋哲元指挥下,在平东驻地准备抵抗日军入侵,迅速构筑工事,进行战前训练。1933年2月22日,日本关东军调集4个师团,纠合伪满洲国军队总计10万余人,向热河分三路进攻。3月4日,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率部逃脱,日军进占热河省会承德城。3月8日,宋哲元奉张学良电令接防长城线喜峰口到宽城附近阵地。随后,宋哲元指挥第29军将士在长城要隘喜峰口、罗文峪与日军展开血战。第29军以大刀队与日军展开搏斗,经过激战,消灭日军6 000余人,获喜峰口大捷,震动全国。1937年,以喜峰口血战为背景创作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歌曲唱遍了全中国。 1935年被授为陆军二级上将,任平津卫戍司令、冀察绥靖主任和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河北省政府主席。

  因卢沟桥事变时,宋哲元对是否抗战摇摆不定,拒绝蒋介石对他的支援,七月二十九日。三十日。平津相继陷落

  1938年春,宋哲元将军改任一战区副司令,不久染上肝病,于1940年3月辞职改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并回到其夫人长淑青的故乡四川绵阳疗养。4月5日病逝。

 

 

  延伸阅读:

  【民国名游】覃振与南岳衡山

  【民国名游】孙科与南岳衡山

  【民国名游】林森与南岳衡山

  【民国名游】梁寒操与南岳衡山

来源:南岳新闻网

编辑:彭俊

阅读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