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南岳佛教茶事(一)

编辑:彭俊 2012-12-27 16:51:32
—分享—

  (一)茶风始于寺庙

  寺庙开始用茶,可以追溯到南岳衡山开始建立寺庙的时候。饮茶有除烦醒脑止昏寐的作用,自从茶为饮用始,南岳云雾茶就是陪伴寺僧度过清修佛理生活的日常饮品。

  与南岳诗僧齐己为诗友的贯休,曾栖居南岳衡山,后迁西蜀,系一代高僧。贯休对南岳恋恋不舍,有诗《怀南岳隐士二首》,诗中提及栖居南岳的历朝高僧,都与茶事有关:

  (一)

  千峰映碧湘,真隐此中藏。

  饼不煮石吃,眉应似发长。

  风根支酒饔,鹤虱落琴床。

  虽学忘机者,斯人尚未忘。

  (二)

  见说祝融峰,攀天势似腾。

  藏千寻瀑布,出十八高僧。

  古路无人迹,新霞出石棱。

  终期将尔叟,一一月中登。

  诗中“饼不煮石吃”,“饼”即唐朝盛行的饼茶。自陆羽的《茶经》问世,唐代烹茶技艺提高,讲究烹茶用水之道,习惯以白石养水,普遍认为清泉白石之水为佳。“饼不煮石吃”,是不拘一格的随意煮饮,寺僧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茶成为寺庙生活的日常饮品。“饼不煮石吃,眉应似发长”联系起来,则写出历代高僧的仙姿慧骨。诗中提及的十八高僧有慧思、惠海、智顗、大善、僧照、惠成、大明、惠勇、惠稠、惠诚、惠亶、善伏、昙楷、义本、义颢、悟宝、道伦、智明,实非同时代人,而是自慧思、惠海来南岳创建佛寺传播佛教时起的历代高僧。会善峰下有会善寺,相传为十八高僧禅会之所。看过这高僧名单,就知道佛僧修禅与饮茶联系的历史已源远流长。

  茶兴于唐,唐代的南岳衡山云雾茶已经很有名,且产量居全国第二位,为寺庙僧侣随意饮茶奠定了物质基础。当时佛教禅宗在南岳盛行,寺僧坐禅,需要饮茶提神醒脑。禅茶一词,在唐代南岳诗僧齐己诗中已经出现。齐己系禅宗青原系下弟子,于唐末来南岳修禅,齐己诗中就有“石鼎秋涛静,禅回有岳茶”的吟咏了,就连贯休诗中的十八高僧,也出现在齐己诗中:

  十八贤真在,时来拂榻看。

  已知前事远,更结后人难。

  泉滴胜清罄,松香掩白坛。

  凭君助朝贵,谁欲厌簪冠。

  佛教将茶与佛联系起来,借喝茶悟得禅机。“泉声胜清磬”,茶水与佛寺的磬声已没有区别,茶中有禅,禅中有茶。齐己称茶为禅茶,这种茶禅一味的佛教思想,在南岳佛教不断传承。

  佛门茶事在唐时已经普及,在坐禅环境中饮一杯茶,常能使人置身于红尘之外。零陵僧人乾康访齐己,有诗言及煮茶,可以看出红尘与佛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

  烹茶童子休相问,报道门前是衲僧。

  当乾康来访时,随着烹茶童子的出现,红尘的繁忙与佛寺的青嶂如冰两相对照,一个佛寺禅茶意境鲜明地显现出来。茶境宜静,参禅习佛需要静虑。在这首诗里,我们不仅体味僧寺的参禅习佛气氛,也看到佛教茶道的静境美学。

  在佛教界,除了前面提到的十八高僧,还有齐己、修睦、栖蟾、灵一等,他们既是僧人,又是有名的诗人,以茶为题,互相唱和,发展了茶禅文化,在佛教界首开茶道风气。

  诗僧栖蟾《寄问政山聂威仪》云:

  先生卧碧岭,诸祖是知音。

  得道无一法,孤云同此心。

  岚光薰鹤诏,茶味敌人参。

  苦向壶中去,他年许我寻。

  “得道无一法”,这是禅宗的参禅习佛理念。向壶中悟得禅意,因此发出苦向壶中去的感叹,茶与禅在栖蟾诗中就是一回事情。

{Ky:PAGE}

 

  唐李咸用《冬夜与修睦上人宿远公房寄南岳玄泰禅师》

  丈室掩孤灯,更深霰雹增。

  相看云梦泽,共忆祝融僧。

  语合茶忘味,吟欹卷有棱。

  楚南山水秀,行止岂天恁。

  唐时,社会盛行的茶宴,在佛寺也已盛行。齐己有《闻道林诸友赏茶因有寄》,写谷雨赏茶,其实就是一次僧侣的茶宴。

  佛寺的茶,还将佛门与社会联系在一起。唐代茶事始兴之际,佛寺的茶,常是赠送客人的珍贵礼品。如龙山人赠送的南岳衡山石廪茶,李群玉就视若珍宝,“黄金相压叠,积芳莫能加”。

编辑:彭俊

阅读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