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文化】南岳佛教茶事(七)

编辑:彭俊 2012-12-27 16:58:58
—分享—

 

南岳春茶祭典

以茶悟禅的大德高僧

  以茶悟禅,其实就是茶中有禅,禅中有茶。和尚悟禅,悟得禅机,需要清修静养。茶是可以除烦之物,多喝茶,可以静心,心外无物,心胸豁达,脑无余念,身无牵挂,才可悟得禅机。因此,以茶悟禅自唐以来就盛行于佛寺。南岳诗僧齐己在南岳修行十年,他的《东林作寄金陵知己》诗云:

  十八贤真在,时为拂榻看。

  已知前事远,更结后人难。

  泉滴胜清磬,松香掩白坛。

  凭君听朝贵,谁欲厌簪冠。

  齐己悟禅,除了茶思,心无杂念。诗以写参禅为主,故以“十八贤真在,时来拂榻看”开篇,没有明显写喝茶,但在悟禅中已经明显悟到了“泉声胜清磬”的浓浓茶味。他在《书古寺僧房》诗也写悟禅:

  绿树深深处,长明焰焰灯。

  春时游寺客,花落闭门僧。

  万法心中寂,孤泉石上澄。

  劳生莫相问,喧默不相应。

  这首悟禅的诗,意境好,幽深的寺庙除春时有游客外,寺僧就一心闭门修行。这首诗也是从烹茶的泉水悟出禅意:在情景交融之中,茶与禅互相融会贯通,犹如泉水流经石上,就变得清澄;修行不管有千法万法,都要心静才会有所结果。

  与齐己友好的修睦,写了《思齐己上人》诗云,称齐己“同人与流俗,相谓好襟灵。有口不他说,长年自诵经。”写出了一个静心悟禅“有口不他说,长年自诵经”的悟禅参道之僧。

  饮茶悟禅,在宋代有新的发展。宋代临济宗僧圆悟克勤曾手书“茶禅一味”送给来华学佛的日本弟子,自此以后,“茶禅一味”被奉为禅宗悟禅四字真诀。

  北宋著名诗僧惠洪,有《将登南岳绝顶而志上人以小团斗夸见遗作诗谢之》云:

  壑源独步宝带夸,官焙无双小月团。

  未作浓甘生齿颊,先飞微白上眉端。

  汤声蜂稚秋窗晚,乳面鹅儿春瓮寒。

  饮罢为君登绝顶,俯临落日看跳丸。

  此诗作于南岳绝顶祝融峰,以答谢赠茶的志上人。这首诗,首联写壑源的小月团以赞茶之美;颔联写碾茶,茶末飞扬,连眉毛也白了,极写碾茶的投入;頚联写煮茶之声与茶汤之色,极写品茶心境;尾联饮茶之后登临南岳绝顶,观看落日。在生动流畅的诗笔之中,显露出诗僧的气质风韵和茶境禅趣。诗僧品茶之后登上祝融峰绝顶,俯临落日之际, “俯临落日看跳丸”,一轮落日变成了跳动在天际的弹丸,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禅趣。只这一句,画龙点睛,充分显示了诗僧观看落日时的茶意诗心禅机。

  惠洪禅师(1071—1128),亦作慧洪,号德洪,字觉范,又号冷斋,后署寂音尊者。俗姓喻,筠州新昌(今江西省宜丰县)人。元符三年(1100),惠洪禅师奉师命到江浙一带参访云游。次年,转至南岳衡山。住南岳方广寺,并将其居所名“甘露灭斋”。

  明朝末年,有个法智禅师,自号破门和尚,是明朝亡臣,因不愿仕清剃度出家。中年以后来南岳,住南岳下火场破浪庵。破门能诗善书,是南岳著名诗僧。其身在禅林,寄身物外,禅事之外,则纵情南岳山水饮茶悟禅,其《山中即事》诗,可看成是破门自己的写照:

  半个篱笆关破月,一间茅屋养痴僧。

  寄声世上奇男子,似我山中也未能。

  清朝衡永兵备副史彭而述,是破门吴中旧友。彭而述曾游南岳,专程访问破门和尚,此后与破门常有和诗相赠。彭而述《别破门》一诗形容的破门:“菜畦茶灶与绳床,半百痴僧鬓有霜。”“南山万古老云屯,才下天门即破门。秋夜不闻溪水静,阴崖石涧伴黄昏。”彭而述的描写,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鬓角霜白的半百痴僧,过着茶畦茶灶与绳床的随缘生活。

  破门随缘而居,生活淡然,却一直将悟禅与喝茶融会贯通,表现在他的《摘岳茶,志之以诗》:

  破门破屋破砂锅,住在溪边煮月多。

  挑担柴来云一捆,拾些橡栗老烟波。

{Ky:PAGE}

 

  诗以破门名字冠首,志岳茶,但诗中不见言茶,惟有煮云挑月,语含禅机。在佛教中,世界之物,就是我的幻觉或者心灵知觉,佛之所谓心生物也,物均是我的感觉。因此,只有挑云煮月,而不见茶。佛在心中,茶也在心中。这首以其法名为起句的茶诗,其实是充分体现破门茶禅机锋的禅偈。

  后来,有一位清代的南岳衡山本地人氏武浩忠,也在与山僧的晤面中读出了如破门和尚诗中的禅茶味,他的诗《晤僧》:

  高僧稳住翠云边,一性圆明本自然。

  闲课楞严消白日,静听明镜契青天。

  撚松作饮和烟煮,掬水烹茶带月煎。

  今我游来欣得晤,巗得点处好参禅。

  看来,佛寺的茶,不仅是僧侣参禅习佛的需要和乐趣,这杯茶也感化世人。茶境如此地美好,禅意油然而生,武浩忠也要参禅了。

  到清末,南岳有位叫八指头陀的高僧,其法名叫敬安,在佛寺清淡的生活中,以茶参禅,深得禅机,在离开南岳之后,常念念不忘南岳的茶,他的茶诗,就是禅诗。如《忆南岳烟霞峰旧居》:

  懒携瓶钵走天涯,岳顶还思着我家。

  沙罐夜煨红米饭,竹篮春摘白芽茶。

  倦眠一石云为枕,冷入千林雪作花。

  何事人间频乞食,此心已是急烟霞。

  读敬安的诗,我们不难看出,犹如继承唐诗僧齐己衣钵,过着清淡的修禅生活。他的禅茶一味情怀,从其《梦衡岳》一诗充分地表达出来:

  昨梦汲洞庭,君山青山瓶。倒之煮明月,还以浴繁星。

  一鹤从受戒,群龙来听经。何人忽吹笛,呼我松间醒。

  敬安写梦,梦中思念南岳,又回到饮茶修禅的境界,就像破门写《摘岳茶,志之以诗》煮云挑月,敬安这个梦同样写得浪漫,以君山为瓶,汲洞庭,煮明月,充满翻江倒海的浪漫主义色彩。敬安和尚割二指头以燃佛灯,其敬佛修禅至诚,也深得佛理,诗写煮明月,浴繁星,鹤来受戒,群龙听经,尽显佛法无边。茶中禅境,足让人领悟佛性。

  茶业发展进程中,饮茶方法也不断改进,茶道也随之形成。我国唐时已提出茶道的概念。茶人讲茶德,茶宜慎行俭德之人。喝茶修行,也就是修身。茶作为禅的概念,也在不断发展,并且身体力行。到民国年间,抗日战争时期,南岳和尚空也把参禅作为自己的行为,而不是拘泥于佛祖的言行,也不是佛寺的奴隶,使佛的理念得到不断升华。空也是一位爱国诗僧,曾主持南岳佛教修持所,在南岳宗教界很有影响。空也响应共产党的号召参加抗日,周恩来曾为题上马杀贼,下马习佛。很多僧人投入抗日战争,不怕牺牲,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空也和尚主持释氏布教养成所,积极投入抗日,以茶布道,有《与释氏布教养成所学员茶话偶成》一诗,首开现代茶话之先河:

  万法无兴废,扶持贵在人。养成龙象器,示现刹尘身。

  一口吞三藏,四化弘万民,相期同志士,只手为谁伸。

  在诗里,“万法无兴废”是禅宗六祖慧能的禅识,万事万物都包含在自性之中,一切众生,都可成佛,所以“扶持贵在人”。修禅惟自身顿悟,对以前的任何经典都只能当作可以吞食之物予以消化,“一口吞三藏”,才有可能成佛。

  与佛寺有接触的文人学士,肖衍守夜宿龙兴寺,就感受佛寺茶禅一味的芬围,他的《宿龙兴寺》诗云:

  入夜投精舍,新茶煮活泉。烟凝修竹里,月挂老松前。清梦期今夕,斋心悟夙缘。最宜钟磬发,敲得句如禅。

  "烟凝修竹里,月挂老松前",煮茶环境很幽雅。新茶煮活泉,用水有讲究,烹茶茶艺很精。在这环境里煮茗悟道,在参禅的钟磬声中,写出的诗句都像禅偈,肖衍守将佛寺的禅茶境地写得栩栩如生,让人动容。

  佛寺的清淡茹茶饮水的悟禅修行,一直绵延传承。现在的南岳广济寺,得天时地利,居毗卢洞茶场旁边,一直保持茶禅一味传统修行生活。广济禅寺每举行禅意人生修练营,住持僧宗显,专门给居士和信徒讲南岳云雾茶和参禅,很多在广济寺参加心灵之旅的学员都认识这一杯茶的意义。有一位学员说,通过品尝,茶香清幽,茶水醇爽,品出了禅是一杯茶。有人在广济禅寺主编的《广济》杂志上发表诗歌《一片来自于南岳的茶叶》,称“一片来自于南岳的茶叶/浸润的不仅仅是我的嘴唇/也是我的心灵/一片来自于南岳的茶叶/温暖的不仅仅是我的回忆/也是我的憧憬。”宗显法师称云雾茶是南岳一宝,要真正享受南岳云雾茶要明白三件事:“天天吃饭不曾咬着一粒米,时刻穿衣不曾挂上一根纱,偶尔回心灵之家喝杯云雾茶,吃茶不得打湿舌头。”宗显法师这段话也是一段偈语,只有参透禅机,心灵开悟,才能真正理解。要明白广济禅寺宗显法师说的三件事,还是“吃茶去”,好好地喝下南岳这杯茶,理解茶是禅,禅是茶,找找南岳风光,理解即心即佛的禅机。

  弥嵩所撰《十二时采茶歌》和宋代《十牛图颂》提倡身居闹事亦可传法参禅修佛,现代南岳僧释慈心有一首偈诗《佛心慧语》:“冷意初凝借茗浇,重围袭耳语嘈嘈。空山践约知何日,却向人群味寂廖。”释慈心,1968年出生,湖南茶陵人。1990年于南岳祝圣寺出家,现任桂林栖霞寺监院。身居闹市可以修禅,释慈心确实有一颗禅定的心。

  饮茶悟禅仍然是佛教禅宗的修禅习佛方式,并且在南岳衡山佛教寺院不断发扬光大。

编辑:彭俊

阅读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