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朋友们到湖南来,首先推荐的便是南岳衡山旅游风景区。这种旅游指向,很有一点展示家乡名胜古迹的“私心”。因为到南岳,必看南岳大庙。
南岳大庙,坐落于南岳古镇北段,总面积9.58平方米,中轴线主体建筑群共九近,完全仿造帝王宫殿模式建造,系我国南方现存最大宫殿式古建筑群。南岳大庙始建于唐初,至少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风雨沧桑,更替轮回,多少帝王已化成泥土,多少英雄已归隐江湖,而南岳大庙依然红墙黄瓦,翠柏森森,众生云集,香火袅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大庙远景 图/刘建平
庙宇是古代享祭载体,必然引起皇帝的重视,除定期的祭祀外,历来皇室登位、诞辰、灾病,或国家昌盛、战争胜利、水旱虫灾等,都要举行祀典活动。这种祭祀,皇帝要亲自过问,由翰林苑撰写祝文,派朝廷大员专程赴南岳莅祭。南岳住祀的神是“南岳圣帝”,一说其神号为祝融氏,一说其神名为泽光,等等。总之,“南岳圣帝”是南岳最大的菩萨,高达、威武、神圣、庄严,代表这神在观察、在思考、在暗示,拥有凡人不可能达到的大智慧、大胸襟、大眼界,人间万事,了然于胸,思接千古,预言未来。因而不论达官贵人、平民百姓甚至皇帝,均对他敬畏几分。这种特定的“需要背景”,决定了南岳大庙的前途,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并且可以持续发展。历史上南岳大庙曾多次毁于大火,又经多次重建和修缮扩建。可以说,南岳大庙的庙史既是一部祭祀的历史,也是一部与天灾人祸搏斗的历史,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频频闪烁中华民族精神的亮点。除了那些明见能工巧匠,历史山勾兑南岳大庙的建设、修复、管理有贡献的人士中,有官吏、乡绅、商贾、军人甚至信男善女,既有普通老百姓,也有像李鸿章、曾国藩、薛岳、陶铸、陈毅那样的大人物,他们以信仰和智慧、财力和物力,维护者这座古庙宇雄浑大度的气势和袅袅升腾的香火。在所有的虔诚维护者中,有一个人值得一提,他就是湖南平江县人李元度。李元度,号次青,字笏庭,自号天岳山樵,晚年更号超然老人,官至云南布政史使。1879年,湖南巡抚王文韵聘请李元度来南岳主持重修南岳大庙,历时三年,将被大火烧毁的大庙正殿重修一新,又增建和重修了行祠、御碑亭、御书楼、注生殿、辖神祠,使南岳大庙颇俱规模,沿袭至今。李元度趁修庙的机会,遍涉南岳山水,独立编纂了26卷、40万字的《南岳志》,其中便有“修监岳祠”的记载,为人名完整认识南岳大庙提供了一把“文化钥匙”。
{Ky:PAGE}
二
中国古庙宇建筑中,南岳大庙可谓独具一格。为了防止火灾,大庙正殿的72根木柱于1879年、1920年的两次修缮中,全部更换为石柱,这是一次飞跃,至少是对中国古庙宇建筑木结构的一次完善。缺钱,就连湘军总司令赵恒锡、湖南省省长唐生智也各捐了一柱,每柱银元520两。参观者可以从每根石柱上看到捐赠的字样,回味到当时筹资建柱的场景,平静中陡添一丝感动。大庙正殿的73根石柱,象征南岳72座山峰,这不谛是建造大师们的灵感与文化、自然的一次戏剧性汇合,端庄和谐而又意境渺远。我在大庙正殿内徘徊的时候,手抚花岗岩石凿成的石柱,耳边竟想起了丁丁当当的凿石之声,响起了诗人雨果史诗般的预言:“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思想不备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
晨曦中的圣帝殿 图/康松柏
南岳大庙经受的最令人心疼的一击是“文化大革命”。1966年,红卫兵冲击难于额大庙,数日之内,把庙内数以百计的泥塑、木雕神像全部砸烂、烧毁,石刻碑铭、钟鼎法物被彻底破坏,大庙只剩下一座九进二廊的空壳建筑。那一年我才13岁,因为年纪小和家庭背景“黑”而未被批准参加红卫兵。要不然我也许就夹在这支“勇猛”的队伍中,冲冲打打干下令自己会会一辈子的蠢事。1980年以后,各级人民政府拨出巨款,进行了长达十年的修复,才使大庙重获新生。
南岳大庙红墙黄瓦、重檐翘角、画栋雕梁,现存瓦件、彩画、栏板、门窗、碑刻、塑像等无不是历史留下的烙印,呈现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风貌,可说是数代同堂,各显风采。从使用功能将:有殿、宫、楼、阁、寺、观、祠、亭、牌坊等;从屋顶形式看:有歇山、悬山、硬山、六角、八角、单檐、重檐等:从彩绘种类看: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雕刻类别有剔地突起、压地隐起、减地平、素平等不同形式,门窗隔扇更是千变万化,有万字格、十字格、龟格、冰纹、回纹等。特别是反映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泥塑、木雕、石刻数量之多、品种之全、技艺之精,无不令人惊叹……被誉为“江南三绝”。
自然,百闻不如一见,身临其境自会有独特感受。
{Ky:PAGE}
三
庙宇和宫殿,在古代身价几乎不相伯仲,但到了现代,便有了微妙的变化。相对于宫殿的帝王霸气,庙宇则显得仁慈宽厚得多,容易博得老百姓的好感。比如到北京故宫参观,感觉到宫殿的宏伟的同事亦受到皇权气氛的压抑;到庙宇游览则不同,没有了等级区分,参与度大大提高,尤其在内心感受方面,比较轻松自在,烧香也好拜佛也好观赏也好品评也好,悉听尊便,当时旅游最佳效果了。
古“戏台”
南岳大庙的核心内容格式祀典,至新中国建立,祭祀的礼仪宣告废止,但民间的烧香拜佛活动却一直流传下来,且有日趋兴旺发达之势。每年举行“庙会”活动,演戏酬神、佛道交汇、化妆游行、龙狮伴舞,好不热闹;农历8月,更是香火旺季,日游客最高时达万人。改革开放以来,以“庙会”活动为原型、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主旨的“南岳寿文化节”已成功举办多次,声名远播。
历史上游历过南岳大庙的文人骚客颇多,但吟咏其的诗词却甚少。究其原因,是人们游山玩水时习惯于目光向上看,而往往忽视了平地;其实平地正式凝聚“大文化情结”的地方,因为宽厚结实,因为根基稳固,才可能最大限度地承载。南岳大庙内有西八寺和东八观,佛教与道教并行不悖,佛门弟子与道教真人和睦相处,接受精神洗礼,传承宗教信仰,成为一道亮丽风景。加入南岳缺少了南岳大庙,南岳旅游文化是难以言大气派的。广东诗人袁振鸣写有一首七律《南岳大庙》:“东南甲秀庙堂堂,建筑宏开十万方。一派潆洄浮绿涧,九重宏伟绕红墙。千秋胜概三湘秀,四海输诚一瓣香。喜借机缘应稽首,平安二字返架线。”此诗气势磅礴,从大雅返归于大俗;末了的“平安”祈求,无论对于个人、对于国家、对于文化,都是第一位的,不可掉以轻心。
南岳大庙,祝你平安!
来源:天下南岳游记
作者:吕宗林
编辑: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