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湘西凤凰县都里乡古双云村看望慰问苗族群众,得知村民麻金芝的女儿考上大学却因交不起学费而未去上学时,李克强当即叮嘱当地负责同志:“要马上帮助解决学费的问题,这个事一定要落实好。” 记者 罗新国 摄
华声在线-湖南日报7月19日讯 (记者 陈惠芳 何国庆) 6月27日,湘西凤凰县古双云村大学生龙贵菊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写信,汇报学习生活情况,表示珍惜学习机会,加倍努力学习。7月16日,李克强同志给龙贵菊同学回信。全文如下:
龙贵菊同学:
你的来信收到了。得知你在各方面帮助下重拾学业,在大学里认真学习、快乐生活,你的家庭状况也因为医保、低保、农村危房改造以及当地政府的脱贫计划而改善,我很高兴。希望你珍惜时光,刻苦上进,掌握真本领,成为有用之才,既圆自己的青春之梦,将来也能更好地回馈家庭和社会,报效祖国。
顺祝学习愉快,并代问你的家人、苗寨乡亲和学校的老师同学们好。
李克强
2012年7月16日
{Ky:PAGE}
不让一个大学新生因贫困上不起学
龙贵菊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这个18岁的湘西女孩曾因为家庭贫困,几乎失去上大学的机会。
7月19日,当记者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回信一事电话采访龙贵菊时,仍在四川的龙贵菊特别高兴,也非常感动,连声说谢谢,并表示一定刻苦学习,努力上进,争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来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6月27日,龙贵菊在信中告诉李克强伯伯:“我现在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都很好。进入大学后,我十分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倍加努力学习。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将迟到1个多月落下的课程全部补上来了,并在上学期会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龙贵菊深情地回忆道:“2011年10月10日,是我全家人最难忘的一天,您到我们村里视察,全村人都像过年一样高兴。”最高兴的还是龙贵菊。
这一天下午,李克强来到了凤凰县都里乡古双云村,与当地村民座谈。
在询问村里的一些基本情况后,李克强问:“村里上大学的有几个?”
“只有3个。麻金芝的女儿也考上了,但没去读。”一位村民回答。
原来,龙贵菊的父亲龙正求不幸得了鼻咽癌,治病花了5万元,在家里休养,不能劳作。18岁的女儿龙贵菊从凤凰县高级中学毕业,考上了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因付不起学费,已经到浙江宁波一家手机配件厂打工。
“国家对困难学生是有扶持政策的。我们一定帮助解决,不能让孩子失学。”李克强语调坚定。他当即指示当地有关负责同志,抓紧和学校联系,想方设法让孩子去学校报到。“一定要做到不使一名考上大学的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大学。”
李克强再三叮嘱龙贵菊的母亲麻金芝:“你赶紧打电话让孩子回来,千万不能耽误了孩子。”
凤凰县委、县政府立即决定由县政府资助龙贵菊就读。
当麻金芝把这一消息打电话告诉远在宁波的女儿时,龙贵菊不太相信,以为母亲在骗她,直到在电视新闻中看到母亲和李克强对话的画面后,才相信是真的,马上坐火车赶了回来。
7月16日清晨,龙贵菊在母亲麻金芝、父亲龙正求的陪同下乘车去成都上大学。
短短五六天时间,龙贵菊的命运被改变。飞出苗寨的“打工妹”,在异乡优美转身,飞进了大学校园。
一年后的今天,也就是2012年7月16日,李克强给龙贵菊回信,寄予殷切期望,希望她珍惜时光,刻苦上进,报效祖国。
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获悉此消息后,明确表示,2012年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正在进行中。教育系统将继续采取有效的措施,整合各种资源,动员社会力量,确保考入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长叶红专说,克强同志对湘西贫困地区的一个贫困大学生这样关心,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我们要创造条件,确保被大学录取的贫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这也是湘西发展的希望所在。
{Ky:PAGE}
贫困生上学,一个都不能少
本报评论员
“千万不能耽误了孩子!”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去年在湖南考察时的亲切关怀,让凤凰县古双云村的苗家姑娘龙贵菊成为了一名幸运儿。她圆了大学梦。今年7月16日,李克强同志又亲笔给龙贵菊回信,勉励她珍惜时光,刻苦上进,报效祖国。
一滴水可折射出太阳的光辉。龙贵菊的故事,是众多可以经久流传的“民生故事”中的一个。龙贵菊的幸运,很多人知道;很多人不一定知道的是,龙贵菊的幸运可以复制,在我省正在成为常态机制。
早在龙贵菊成为幸运儿之前,湖南的贫困家庭大学生救助工作早已开始。从去年开始,我省在全省范围内组织筛查,尽一切可能不使一名考上大学的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大学。
什么是民生工程,资助贫困生就是民生工程!这样的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在三湘大地正如火如荼地在各个领域开展。
动人的民生故事,诠释了保障民生的内涵,也在扩展保障民生的外延,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切实解决贫困家庭学生入学,既需要贫困家庭的自强不息,也需要政府以及社会救助机制的日趋完善,更需要千千万万的党员、干部、群众,献出爱心和诚意,关注贫困孩子,情倾贫困孩子,帮助贫困孩子。
只要全社会的力量都动员起来,只要每个人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浸润到身边人的心田,“幸福”的接力棒就会传递,贫困生上学,就一个都不会少。
评论:有爱,有感恩,才是圆满的故事
还记得那个叫龙贵菊的苗家女孩么?也许你早忘了,但不要紧,一个爱与感恩的故事,又让她回到了我们的视野。
龙贵菊,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苗家女孩,但去年10月,她成了万千牵挂系于一身的“公众人物”。去年10月10日,由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的到访,这个本已辍学外出打工的女孩子,终于得幸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今年6月27日,龙贵菊给李克强同志写了一封言辞朴实而又情真意切的感谢信,李克强同志随即予以回复,勉励她刻苦上进成为有用之才,将来回馈家庭和社会,报效祖国。
必须承认,龙贵菊同学是万分幸运的,如果不是李克强同志前往她家乡考察,得悉她的情况后当即指示有关方面解决她的困难,她的命运很可能就是另外一番景象。做这样的假设,不是感慨命运无常,也不是要责备当地有关部门工作有纰漏,需要等到中央领导发话后才予以重视并解决问题。事实上,湘西自治州本来就有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救助的政策,只是因为财力所限,救助对象限于二本以上应届新生,仅考上高职专科学校的龙贵菊未达被救助门槛,才导致辍学的。这不是哪个人哪个部门的问题,而只是一种客观现实。
以中国之大,国情之复杂,存在一些问题当是难免。重要的是,我们能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尽全力予以化解。尊重客观现实,在困难面前不是一味怨尤和指责,而是心往一处想,动用各种资源和力量使问题得到解决,是我们应该而且必须秉持的态度。以龙贵菊为例,她得遇“贵人”,让自己从一株寂寞地开在山野的“野菊花”,变成万众牵挂和关爱的“贵菊”,这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但假若没有这个机会,她的困难和苦恼只是被乡邻相传,或被媒体披露,她的不幸也应该被怜惜、被改变。这就给我们的政府和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而言,如果我们能通过教育、民政等部门排查困难学生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寻求帮助,运用政府救济、社会帮扶、积极协调银行助学贷款等杠杆,龙贵菊的故事当是可以成为绝版的。
“副总理帮贫困女孩圆大学梦”的示范意义和榜样力量在于,这是一个爱与感恩双向运动的故事。要问的是,我们每一个党和政府的干部,能否都像李克强同志那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长怀哀矜,心念苍生?而每一个被人关爱和帮助的人,又能否都像龙贵菊那样心怀感恩,并以这种报恩之情为动力鞭策、砥砺自己,转而回报社会和国家?但愿,我们将收获的,是一份和“10月10日”一样圆满的答卷。
■怀玉
{Ky:PAGE}
在中部崛起中实现新跨越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011年10月在湘考察纪实

10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专程来到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了解杂交稻研究情况,看望“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记者 张目 摄

10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凤凰县都里乡古双云村看望慰问苗族群众。 记者 罗新国 摄
金秋的湖南,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10月10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到湖南考察调研。一路深情叮嘱,一路寄望殷殷。李克强把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带到三湘大地,给全省干部群众以巨大的鼓舞和信心。
两天紧凑的行程里,李克强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的陪同下,先后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长沙市,深入山乡村寨、企业车间和科研单位,谈发展,话民生,谋未来。他希望湖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统筹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和武陵山经济协作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推进结构调整和民生改善,把“十二五”这盘棋开好头、打好基础,推动全省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在中部崛起中实现新跨越。
“再获新突破,创造新奇迹”
稻浪翻滚,沉甸甸的稻穗寄托着沉甸甸的希望。
10日下午,李克强专程来到位于长沙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看望“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了解杂交稻研究情况。
就在20多天前,袁隆平院士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喜获成功。李克强走上前去,紧握住袁隆平的手,亲切地称他为“袁先生”,向他表示祝贺。李克强说:“袁先生,您是‘国宝’啊,您作出的巨大贡献,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世界、全人类!”
顺着田埂,李克强和袁隆平走进稻田,一起俯身仔细察看颗粒饱满的稻穗。从水稻育种技术到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从研究成果转化、推广到科研队伍建设,两人谈兴甚浓。
“为了亩产900公斤这个目标,我们把‘良种、良法、良田’结合起来,努力7年,获得了成功。”年过八旬的袁隆平院士脸上写满了激情与自信。
“亩产900公斤的超级稻什么时候能普及呢?”李克强关切地询问。
“大概两年就可以做到。”袁隆平语气十分坚定。
“那太好了!你们的突破性工作事关人人,不仅有助于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是对人类发展的贡献。”
“我现在是81岁,我希望在90岁的时候,实现亩产1000公斤的梦想!”
听到这里,李克强说,实现农业大发展,必须走创新之路。要用现代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设施装备农业,用现代流通支持农业,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他勉励袁隆平院士:“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既能使农业增产,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又能保障有效供给,增强市场信心,为稳定物价提供基础。袁先生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所作的贡献,不光有‘里子’,还有‘面子’,帮我们中国人挣足了面子。希望您在90岁时实现这个梦想,在100岁时还能再获一次新突破!国家会全力支持您的工作。”
深情的祝福里传递着温暖和关怀,袁隆平脸上笑开了花,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19世纪的《申报》,已经有了可供查询的电子版。这一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湖南省青苹果数据中心有限公司。
7000平方米的办公区内,1000多名员工正将各种各样的纸质报刊变为电子报刊。李克强走进公司大生产车间,了解企业产品,询问生产流程。
员工们兴奋地簇拥到李克强身边,李克强勉励他们:“把传统文化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的创新之举,能够催生新产业、引领新需求,希望青苹果常青、常在!”
“湖南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动力很强,希望你们再获新突破,创造新奇迹!”一路上,李克强反复强调,要统筹发展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推动研发与应用结合、科技与产业融合,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Ky:PAGE}
“办更多雪中送炭的实事好事”
带着对农民兄弟的深深牵挂,沿着蜿蜒山路,10日下午,李克强一路颠簸走进大山深处的凤凰县都里乡古双云村。
这是一个地处武陵山区的边远贫困村寨。踏着青石板路,李克强在村里挨家挨户访民情——
在村民龙光金家,李克强关切地询问他家里几亩地,粮食够不够吃,土砖房什么时候开始改造;走进在建的村卫生室,李克强详细了解基本药物配备和药品价格,要求切实保障基层医疗的软硬件设施和基层医务工作者的收入,确保老百姓能够享受到及时、优良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
在农家屋场上,李克强与乡亲们围坐一起,话起了家常。
“村里有多少人”、“引水灌溉方不方便”、“搞了什么特色产业”……李克强一边问,一边给乡亲们出主意,共同谋划村里的发展。
村民龙国付告诉李克强,初中毕业后,自己就开始学种烤烟、做小生意,目前收成还不错。李克强接过话头:“我也烤过烟呢!”大伙都笑了。
正说话间,龙国付的手机突然响起,他忙着要关手机。李克强连连摆手:“你可千万别关,说不定是生意上门了,耽误不得。做生意能把经济搞活,让大家生活都好起来。”
村民们还告诉李克强,这些年村里出了3个大学生,村民麻金芝的女儿今年考上了大学,但交学费还有困难。
李克强当即叮嘱当地负责同志,“要马上帮助解决学费的问题,这个事一定要落实好。”
接着,李克强又对麻金芝说:“孩子考上大学不容易,要让孩子好好上学、安心上学,学好本领才能帮助家庭脱贫致富。”
座谈中,李克强说,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也是扩大内需的潜力所在。要从切实解决城乡群众的教育、住房、医疗、社保等基本民生问题入手,办更多雪中送炭的实事好事,促进收入分配结构优化,努力实现民生改善、内需扩大、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有政府的帮助和大家的自力更生,乡亲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李克强深情地说.
{Ky:PAGE}
“让困难群众住得安心、放心”
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牵动着李克强的心。在湘考察期间,李克强出席了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和分配管理工作座谈会,还在11日上午专程来到长沙市岳麓区诚兴园小区,看望慰问廉租房住户。
诚兴园是一个廉(公)租房与农民保障房共建的小区,2009年动工,目前已建成8栋600户廉(公)租房。走进小区,只见花木葱茏、环境幽雅,小学、幼儿园、超市等一应俱全。
“住进来多久了?住得舒不舒服?房屋质量怎么样?”李克强与小区居民亲切交谈,详细询问小区运营与管理情况。
长沙市负责同志介绍,长沙很多保障性住房项目像诚兴园一样,把拆迁安置房和公共租赁房的建设结合起来,既增加了失地农民的收入,又盘活了房屋资源,节约了财政投入。李克强称赞,“这是个好办法”。
在小区接待中心,两位年轻人郭瑜、包克喜正咨询如何申请保障性住房。李克强走上前去,和他们交谈起来。郭瑜大学毕业后在长沙工作了3年,每月租房要花500多元,希望申请到公租房。衡阳籍小伙子包克喜则希望能买上经济适用房。“安居才能乐业。”李克强祝福他们早日住上舒适的房子,圆自己的住房梦。
65岁的刘雪华老人一个月前从棚户区搬进了诚兴园的新居,一室一厅的房子装修得十分温馨。李克强饶有兴趣地参观了老人的新居,与老人一家围坐沙发上亲切话家常。
老人告诉李克强,这套5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年租金只要1200元,十分实惠。小区环境很好,还有电梯,有了这样的生活心满意足。李克强说,“低收入家庭买不起房子,政府应该提供廉租房。老百姓有房子住,就有了生活的新希望。”
考察中,李克强反复强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发展工程,是拉动内需,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手段。要保质保量地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切实把这项促发展、惠民生的工程实施好,通过公平分配使更多低收入群众受益。
{Ky:PAGE}
“看到令人欣喜的新变化,三湘大地展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十一五”期间,湖南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十五”的基础上实现总量和均量翻番。今年以来,全省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4%。
“再次来到湖南,看到了令人欣喜的新变化,三湘大地展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考察期间,李克强对湖南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李克强充满感情地说,党中央、国务院对湖南高度重视,十分关心。近年来,在以周强同志为班长的中共湖南省委的领导下,全省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推动湖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迈上了新台阶。湖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建设“两型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就。
“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结构调整和民生改善”
着眼湖南未来发展,李克强强调要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结构调整和民生改善: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经济结构总体调整。湖南是农业大省,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过程中,有着巨大潜力。要把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作为调结构扩内需的重要载体,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扩大开放的条件下,进一步扩大内需,拓展发展空间。
——强化科技支撑,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湖南是人口大省,也是教育科研大省,要通过创新,明确主攻重点,加强基础研究,突破核心技术,通过人力、智力资源的发挥,把人口的压力转化为发展的资源,推动经济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精心办好重大民生工程。加大民生工作力度,是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所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住房问题,都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湖南要精心组织,用心去做,下真功夫把这些实事办实、好事办好,为全国创造新经验。
周强代表省委、省政府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对湖南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令全省人民深受感动。湖南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强化科技支撑,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精心办好各项民生大事,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省。
随同李克强来湘考察的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有:李立国、谢旭人、姜伟新、尤权、肖捷、穆虹、宁吉喆等。
陪同考察的省领导有:梅克保、杨泰波、陈润儿、刘力伟、徐明华、韩永文等。
{Ky:PAGE}
“乡亲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湘考察纪行

10月11日,李克强来到长沙市诚兴园小区,饶有兴趣地参观了退休职工刘雪华的新居,与她一家围坐沙发上亲切话家常。湖南日报记者 张目 摄

10月10日,李克强对袁隆平院士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喜获成功表示祝贺:“您作出的巨大贡献,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世界、全人类!” 湖南日报记者 张目 摄

10月11日,李克强在长沙市岳麓区看望慰问廉租房住户。 湖南日报记者 张目 摄
{Ky:PAGE}

10月10日,李克强在凤凰县都里乡古双云村村民龙光金家,揭开锅盖,嘘寒问暖。 湖南日报记者 罗新国 摄

10月10日,在湖南省青苹果数据中心有限公司,李克强勉励员工们坚持创新,保持活力,创造奇迹。 湖南日报记者 张目 摄

10月10日,李克强在凤凰古城与游客亲切交谈。湖南日报记者 罗新国 摄

10月10日,李克强在凤凰苗寨了解农村危房改造情况。 湖南日报记者 罗新国 摄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