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著名理学家朱熹应岳麓书院山长张栻的邀请,来长沙讲学。朱熹在岳麓书院阐释《大学》、《中庸》的精义,听课者有时逾千人,三湘学人深为敬重。这年冬天,朱熹要回老家福建去,行前张栻邀他游南岳,并请福州人林用中作陪。三人于农历十一月从长沙出发,经湘潭坐船溯涓水而上,夜宿草衣岩(今衡山白果附近)。是夜风雪大作,山岭、田野都披上了银装。朱、张决定乘雪游岳。似乎天公作美,次日风停了,雪也停了,天空还升起了一轮红日,正是踏雪游山的好天气。三人乘马,从马迹桥开始登山。朱熹赋诗一首:“下马驱车地野桥,桥西一路上云霄。我来自有平生志,不用移文远见招。”张栻和云:“便请行从马迹桥,何必乘鹤簉丛霄。殷勤底事登临去,不为山僧苦见招。”到达方广寺,两人诗兴大发,一唱一和,一口气吟作了数十首诗,幸亏林用中有飞笔走蛇的功夫,把它都记录了下来。然后,三人继续出发,入南台,登祝融,下岳庙,一边观看山景,一边吟诗。他们在南岳共游历七天,唱和的诗多达149篇。回长沙后, 朱、张决定将这次踏雪游山的诗作编次成集,张栻写序,朱熹作后记,题名为《南岳唱酬集》。后人为纪念朱、张的这次盛会,在方广寺这头修建了一座“二贤祠”,把祠中的正堂命名为“嘉会堂”,并将朱、张二人的神主牌位供于堂上。又在草衣岩附近建一座楼房,取名为“霁雪楼”。
相关链接:
作者:rednet
编辑: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