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一条巨龙,衡山,跃动在湖湘大地之上。
逶迤八百里,七十二峰,峰峰挺拔,争奇斗妍。
“除非你是一位仙人,驾一朵祥云,在空中行走,否则衡山的风物,你是怎么也看不完的。当然,即使你是一位仙人,也一样地读不透衡山的情衡山的心。”
这是一位喝着湘江水长大的女孩说的,她对我们说,在她的心中,衡山是一座“圣山”,一座温暖如火的山。清秀在人们视野里的,是海拔1290米的祝融峰,那是“圣山”的标志。
仰望祝融峰,在隐隐约约的香火丛中,我的思绪走得无边无际。在人类还处于童年的遥远时代,祝融,是一个多么温暖的名字。那是一个在火光中闪烁着的名字,他点着火,擎着火,护着火,无涯的寒冷与潮湿,无际的黑暗与恶梦,在跳跃的火舌里渐渐淡去。原始的人们在火焰的辉映下,狩猎耕种,劳动收获,载歌载舞。从此,火种便遍及大河上下、大江南北,人类的身心和日子一起在“光明”中迈向成熟。在温馨的背景里,祝融,以“火”的业绩照耀时空,以神的形象留存世间。此刻,他住在衡山的“祝融殿”里,以“火神”的名义,让香火绵延不绝......
在香火簇拥的祝融峰,清晨,会有一团更猛烈的火,点燃漫山遍野的树、花、草以及露珠,那便是太阳。在“观日台”的一角,取一个仰望或者平视的姿势,在清晨带一些寒意的风里,畅开胸怀,等待日出。夜色的宁静被风的喧闹划破,云际或者天边渐显一丝亮色,远处的山峰在云中翻腾。不多时,云的边上被点着了,仿佛温馨的烛光,四围荡漾。但烛光片刻便成了更亮的火光了,随处蔓延。也是在一刹那间,一颗红红的火球,腾空窜起,和盘托出,火在云中翻江倒海。万道霞光,层层叠叠地扑面而来,云从山谷深处一阵阵涌来,在远的山和近的树中燃烧,仿佛大地上有无数的农人,烧着柴火,把炊烟袅娜成清晨最美丽的风景。

这最美丽的风景,收藏在那位喝湘江水长大的女孩的背影里。在日出的时空间,她摆出一个飞翔、拥抱红日的姿势,让大地的辉煌、如飞的衡山,结晶成一张普通的相片。让我们在她的定格中,装做欣赏衡山日出,而偷偷品味她美丽的倩影,她那咄咄逼人的青春。
与太阳合影,与衡山合影,让人充满浪漫的想像。
那天,烛光摇曳,红红的,一屋温馨。
喝湘江水长大的女孩坐在我们的中间,摊着一堆相片:一会儿,她盛开在“水帘洞”的清水边;一会儿,她长成了“仙境”中的“麻姑”; 一会儿,她在方广寺点亮一根火柴;一会儿,她捧起一朵野花,在“穿岩诗林”中吟唱;一会儿,她却在“南岳衡山”的牌坊下,像秋天成熟的果子,低着头,若有所思的样子。衡山的美丽,在她的美丽中走过。风轻云淡。她那一袭红衣,映衬得衡山红红火火。
流水点点,鸟鸣串串,风从树梢掠过,游人是风景里的风景。
起起伏伏的衡山,流落着她起起伏伏的身影。
那衡山仙境中,该有一位羽化的老人,在白云丛中,吟唱“道可道,非常道”吧。我说。
那衡山仙境中,该有一些端坐在莲花上的智者,在默诵着遍山无处不在的“禅”意吧。我说。
喝湘江水长大的女孩在世俗小饭馆的一角,笑笑,顾自嚼着红红的辣椒,伴一杯红葡萄酒,以一种绝对优雅但很幼稚的成熟,不言不语,脸上却泛上一朵红红的霞。
推开窗户,窗外的阳光很好。阳光落在草叶上沙沙地响,空气中弥漫着香火味道。
于是,在我的思绪里,嚼着红辣椒、穿着红衣裳、喝着湘江水长大的女孩,在云海之上、衡山之上飞翔,身后是排山倒海的乡野红辣椒,排山倒海地涌过来。
仿佛有一种温暖,在我心头油然而生,那是一团“圣火”,只能点燃风景,点燃未来,却不能点燃“俗物”,点燃心中的“杂念”。红火太阳。红火辣椒。红火女孩。
感悟心中红火衡山:芙蓉、紫盖、天柱、祥光、烟霞......那份磅礴;佛家、道家、寺庙、道观,那份和谐;还有山的大气、水的秀美、云的变幻、石的苍老、农家生活的阳光。
衡山,逶迤八百里,七十二峰,峰峰刻在心坎之上。
延伸阅读:
来源:南岳新闻网
作者:陈于晓(浙江省)
编辑: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