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山里的“点灯人”冒风顶雨架设“连心”桥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作者:刘雅伦 编辑:彭俊 2012-05-03 20:37:29
—分享—

       本网讯 记者刘雅伦报道 有一支由15名党员组成的供电队伍,他们孜孜不倦,无私奉献,以爱心为百姓送去光明,用行动践行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铮铮承诺。它就是常宁洋泉供电所“党员阳光服务队”。

  每一个不凡,都是无数平凡的奉献。

  每一个富有,都是心中阳光的累积。

即便崇山峻岭,也要为百姓点一盏明灯

  常宁市瑶族塔山乡是衡阳地区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乡,由于山高地险、交通闭塞,电力线路无法架设到乡,一到天黑,山上瑶民户还得点上煤油灯照明,老乡们玩笑地称自己为“油灯户”。

  瑶族同胞们落后的用电状况牵动着洋泉供电所“党员阳光服务队”队员的心。他们深入山乡实地调查。调查显示,塔山乡的村民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山上除了茂密的树林就是陡峭的山坡,为了生活村民人人练就了一身“钻山豹”的本事,可要是在这里架设电力线路,所需的工程成本和面临的施工难度简直难以想像;且不少村民散居在深山中,也就是说,可能花了十几万元架设一条电力线路,却只能供给少数几户村民用电,其投运后的电力损耗可想而知。

  瑶族同胞对电力渴望的表情,孩子们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看书写字的眼睛,总是浮现在队员们的脑海中,“我们的工作不就是为了群众的满意吗?再难再累我们也要让老乡们用上电!”洋泉供电所的工作人员暗下决心。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在常宁电力局领导主动与常宁市政府相关部门联系沟通,研讨最佳解决方案。该所员工与政府相关人员九去衡阳、七上长沙,积极向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汇报和反映情况,多方争取和筹措项目资金。该所“党员阳光服务队”带着材料和工器具驻扎山村,架设线路、安装电表、接线入户……志愿服务活动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

  随着该乡最后一条配网线路送电和最后一块电表落户,当地八千多居民彻底告别了煤油灯时代。拿起桌上的煤油灯,又看了看耀目的电灯,该乡“油灯户” 赵玉台激动不已:“有了电,今后的好日子更有盼头了,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亲人电力所的同志们!”

舍小家,为大家,冒风顶雨架设光明

  郭云林,大家都叫他“师傅”,47岁的他看起来老态毕现,这个外形粗犷的汉子在洋泉供电所工作了整整24个年头。

  郭云林不算一个好爸爸。1992年,5岁的儿子从木梯上摔了下来,以致右手骨头断裂。当时是妻子背着儿子前往小医院救治。半个月后,儿子的右手发生了变形,最后不得不到县城的医院,将受伤的手敲断再接。而这段时间里郭云林在外抢修电路,甚至没能陪伴儿子一刻钟。但人人都说他是个好党员、好员工。

  逢年过节,别人都是回家团聚,他却总是往外跑。

  每逢下雨,别人都是避雨,他却顶风冒雨进山巡逻。

  事实上,在洋泉供电所,“党员阳光服务队”的15名党员也都和郭云林一样,生活节奏与众不同,一直担当“不正常”的工作。

  2008年,百年一遇冰灾突袭三湘大地,塔山的电力设施遭到毁灭性破坏。所有电杆全部倒塌,塔山村民用不上电,方圆百里山乡顿时暗无星火。此情此景,令郭云林急如热锅的蚂蚁。第一时间,他带领洋泉供电所所有工作人员,用铲车开路,一步步向山区迈进。山险路滑,平常半个小时的路程花了3个小时才顺利通过。没来得及歇一口气,工作人员你拉我推,抬着工具,一步一步,如同“蚂蚁搬家”,花了2个小时才走到电杆边。零下的气候里,哈气成冰,稍稍伸指便会冻失知觉。然而郭云林和他的伙伴们,硬是在如此恶劣的的天气里工作长达半月之久,直到所有所有线路全线疏通。 {Ky:PAGE}

  塔山乡交通极为不便,供电所的工作人员需步行爬上海拔1000余米的高山,才能将电线架设在重峦叠嶂的群山之间。加上长期的高寒气候,塔山地区供电设施是“年年架,年年倒”。 为此,洋泉供电所建立党员冰情监测哨所,安装冰情监测仪两台,24小时值守,发现险情,9名党员组成的应急抢修分队及时人工除冰,保障线路畅通。

  “我是党员,我先上”。2011年5月的一天,春雷不断,塔山上阳村十五岭的电线掉落在山坳里。接到群众报修电话后,供电所人员二话没说,立即拿起工具赶至塔山瑶族乡。山里荆棘密布、草木丛杂。工作人员拿着柴刀,一刀一刀,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从山脚到山顶,硬是开辟出了一条道路,可容一人侧身通过。他们背着200斤重的新拉线爬至山顶,再将近200斤的掉落拉线有抬下来。山间蚊虫叮咬,蛇鼠乱窜,野蜂肆虐……工作人员全身都红肿痒痛,但没有一人退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电力人的大无畏精神。

情系万家,搭建一座连接百姓的“心桥”

  2011年除夕中午11点,洋泉镇东源村由于长时间下雨,四根线断了两根,电线掉在一农户鱼塘里,当场电死了几十斤鱼,洋泉供电所支部书记滕志勇接到电话后,急忙赶往排除故障,从11点一直忙碌到1点,家人打来电话催促回家团年,滕志勇告诉家人:“我不能回去,你们先吃吧。”有人建议农户向供电所索赔,但看见滕志勇放弃与家人团聚而忘我工作,遭受损失的农户非但不提索赔之事,反而动情地说“我很理解你们电力员工”。

  而就在当天,供电所人员从早上7点一直忙碌到晚点11点,行至12个村,总里程达200多公里。

  2012年正月初二下午4点,洋塔线出现突然接地故障,无法安全运行,该片区供电达4000余户16000余人,接到电话,支部书记滕志勇,带领值班人员秦振华、郭云林、郭峰、李友生、李水桥、段雄文、邹兆慧、张志成、郭运友等供电所一班人立即出发。天寒地冻,山高路滑,抢修车无法前行,他们索性在车轮上装上履带,线路在悬崖峭壁、山高密林中穿行。为方便步行,工作人员脚上都扎着厚厚的干稻草,用随身携带的铁杆探索前进。从下午4点开始,工作人员沿着线路逐杆逐线路的排查,直至晚上12:40分终于在井塘村2号变压器发现故障,原是2变避雷器击穿,且表面无任何损毁痕迹。当时,滕志勇身患重感冒,多次呕吐,工作人员见状,都劝说他留在车上休息,但为了4000余户农户能正常用电,滕志勇硬是坚持和同志们一道排查、抢修。恢复送电时,老百姓感动地说道:“电力员工很负责!没想到这么晚了你们还在坚守!”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该所“党员阳光服务队”在忘我工作之余,还不忘帮贫扶困。今年3月7日,韩冲村陈家组的85岁的“五保”老人郭姬英,由于不愿意去敬老院,独自住在一人高的矮茅屋里。服务队成员们便免费帮老人接灯,并为老人送去牛奶、麦片、肉等日常所需物资以及慰问金。

  塔山松塔村的盘文兴老人不会忘记,今年“党员阳光服务队”立了10根电线杆,接了600米远的线路,让他坐落在高山上的竹房子通了电。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服务队不仅免去了其12000余元的工程费,还主动捐钱为其交电费。

  “胸怀客户,情系万家,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客户的满意就是我们的目的。”正是这样一群可爱的人,穿梭在洋泉的山野之间,田间地头,将党员的巍巍之德树得更高些。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作者:刘雅伦

编辑:彭俊

阅读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