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南岳夫人开宗派—道教文化史话

作者:rednet 编辑:彭俊 2012-04-28 16:54:47
—分享—

  南岳衡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其道教文化历史悠久,高道众多,理论宏富,首创宗派,影响深远,是我国的宝贵的人文资源。道教是第一家传入南岳的宗教。据明代《衡岳志》记载,第一个进入南岳的道教人士为著名天师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他从天目山云游至衡山,登祝融峰,拜谒青玉坛、光天坛,朝礼祝融君祠。但张道陵在南岳并无传人,亦未开派。晋武帝时,名道王谷神与皮之曜同居南岳金母殿,炼内外丹数年,胎息还元,被晋武帝封为太徽先生与太素先生,但也无宗派传承,亦不知所终。而后世在南岳影响巨大的道教人物是魏夫人魏华存,影响最大的宗派是上清派。

  

 

  魏夫人,名华存,字贤安,山东任城(今微县)人,生于魏嘉平3年(251),是晋代司徒魏舒之女。华存幼而好道,爱读老庄,志慕神仙,常服胡麻散、茯芩丸,吐纳气液,经数年修炼,终成著名女道士。年轻时被强嫁与南阳刘文为妻,生有二子。刘文去世后,又遇中原战乱,于是携二子南渡避乱。二子既立,遂于江西抚州冥修斋静,整理《黄庭经》,疏义多部上清真经。于晋成帝咸和九年(334)仙逝,世寿八十三岁,被道家尊为上清派第一代宗师。传说她从江西抚州乘云飞至南岳,化云为石,此石至今仍伫立于集贤峰下黄庭观旁。魏夫人被后世称为“南岳夫人”。

  上清派是中国道教史上第一个宗派。它形成于东晋时期,以专门修炼和传播《上清经》而得名。它以存神、服气为基本修行方法。该派经法丰博,注重个人精、气、神修炼,不重符箓、斋醮和外丹,贬斥房中术,易为士大夫和统治阶级所接受,在江南地区发展很快。

  《上清经》是由《黄庭经》衍生出的道经系列。《黄庭经》是上清派的基本经典,也是后代全真道派的功课经。它用七言韵语写成,其经文言简意赅,文字古朴,内涵丰富,是前代修炼养生经验的总结,为后世的内修提供了基本理论和方法,被誉为“寿世长生之妙典”。

  如果说魏夫人到南岳有神奇色彩,那么,来南岳最早的道家“九真”则均属上清一派,他们是陈兴明、施存、尹道全、徐灵期、邓郁之、陈慧度、张昙要、张如珍、王灵舆,皆为当时著名道士,在南岳道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代,上清派著名道士双仲远,修《黄庭内景经》,钦慕上清第一代宗师魏华存,于南岳白龙潭畔创建黄庭观,供奉祖师魏夫人,该观一直延续至今。

  唐代,南岳道教发展到达一个高峰时期。开元初(713),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到南岳,住白云庵,后在祝融建息庵,法从甚众。他也是上清派道士。他是唐玄宗时天师,曾被玄宗延请至皇宫校正《道德经》,被呼为“道兄”,备受宠信。因他向玄宗建议,五岳各置真君祠一所。其弟子薛季昌、王仙峤,亦被封为天师。同时,有四大高士在南岳修道,他们是何虚应、邓中虚、张太虚、田虚应,被称为“四虚”。张太虚为李泌之师。田虚应受皇家宠信,被封为天师,为道坛法主。田虚应的高足刘元靖,唐敬宗时为天师,赐号广成先生,被任命为崇玄馆学士,加银青光禄大夫,为南岳道教史上第一位任三品实职的道士。

  由于司马承祯曾长居天台山,隐居于玉霄峰修炼,自号“天台白云子”,而他的弟子一直在南岳、天台传承上清派理论,故后世称之为“南岳天台派”。

  宋元明清南岳道教虽然无唐代兴盛,但亦代不乏人。民国时期,南岳道士参加南岳佛道救难协会,积极抗日。解放后,以王信安为代表的道教界人士,为南岳的道教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作出了积极贡献。

  南岳衡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其道教文化历史悠久,高道众多,理论宏富,首创宗派,影响深远,是我国的宝贵的人文资源。道教是第一家传入南岳的宗教。据明代《衡岳志》记载,第一个进入南岳的道教人士为著名天师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他从天目山云游至衡山,登祝融峰,拜谒青玉坛、光天坛,朝礼祝融君祠。但张道陵在南岳并无传人,亦未开派。晋武帝时,名道王谷神与皮之曜同居南岳金母殿,炼内外丹数年,胎息还元,被晋武帝封为太徽先生与太素先生,但也无宗派传承,亦不知所终。而后世在南岳影响巨大的道教人物是魏夫人魏华存,影响最大的宗派是上清派。

  魏夫人,名华存,字贤安,山东任城(今微县)人,生于魏嘉平3年(251),是晋代司徒魏舒之女。华存幼而好道,爱读老庄,志慕神仙,常服胡麻散、茯芩丸,吐纳气液,经数年修炼,终成著名女道士。年轻时被强嫁与南阳刘文为妻,生有二子。刘文去世后,又遇中原战乱,于是携二子南渡避乱。二子既立,遂于江西抚州冥修斋静,整理《黄庭经》,疏义多部上清真经。于晋成帝咸和九年(334)仙逝,世寿八十三岁,被道家尊为上清派第一代宗师。传说她从江西抚州乘云飞至南岳,化云为石,此石至今仍伫立于集贤峰下黄庭观旁。魏夫人被后世称为“南岳夫人”。

  上清派是中国道教史上第一个宗派。它形成于东晋时期,以专门修炼和传播《上清经》而得名。它以存神、服气为基本修行方法。该派经法丰博,注重个人精、气、神修炼,不重符箓、斋醮和外丹,贬斥房中术,易为士大夫和统治阶级所接受,在江南地区发展很快。

  《上清经》是由《黄庭经》衍生出的道经系列。《黄庭经》是上清派的基本经典,也是后代全真道派的功课经。它用七言韵语写成,其经文言简意赅,文字古朴,内涵丰富,是前代修炼养生经验的总结,为后世的内修提供了基本理论和方法,被誉为“寿世长生之妙典”。

  如果说魏夫人到南岳有神奇色彩,那么,来南岳最早的道家“九真”则均属上清一派,他们是陈兴明、施存、尹道全、徐灵期、邓郁之、陈慧度、张昙要、张如珍、王灵舆,皆为当时著名道士,在南岳道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代,上清派著名道士双仲远,修《黄庭内景经》,钦慕上清第一代宗师魏华存,于南岳白龙潭畔创建黄庭观,供奉祖师魏夫人,该观一直延续至今。

  唐代,南岳道教发展到达一个高峰时期。开元初(713),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到南岳,住白云庵,后在祝融建息庵,法从甚众。他也是上清派道士。他是唐玄宗时天师,曾被玄宗延请至皇宫校正《道德经》,被呼为“道兄”,备受宠信。因他向玄宗建议,五岳各置真君祠一所。其弟子薛季昌、王仙峤,亦被封为天师。同时,有四大高士在南岳修道,他们是何虚应、邓中虚、张太虚、田虚应,被称为“四虚”。张太虚为李泌之师。田虚应受皇家宠信,被封为天师,为道坛法主。田虚应的高足刘元靖,唐敬宗时为天师,赐号广成先生,被任命为崇玄馆学士,加银青光禄大夫,为南岳道教史上第一位任三品实职的道士。

  由于司马承祯曾长居天台山,隐居于玉霄峰修炼,自号“天台白云子”,而他的弟子一直在南岳、天台传承上清派理论,故后世称之为“南岳天台派”。

  宋元明清南岳道教虽然无唐代兴盛,但亦代不乏人。民国时期,南岳道士参加南岳佛道救难协会,积极抗日。解放后,以王信安为代表的道教界人士,为南岳的道教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作出了积极贡献。

作者:rednet

编辑:彭俊

阅读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