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籍名人】胡安国 附胡寅、胡宁、胡宏

来源:南岳新闻网 编辑:彭俊 2012-08-05 22:42:05
—分享—

  

 

胡安国

 

  胡安国(1074 -1138)南宋理学家。字康侯,原籍福建崇安,迁居湖南南岳。安国17岁 入太学学习,是二程(灏、颐)的私淑弟子,北宋绍圣4年(1907)进士。他立身严谨,不媚权贵。崇宁4年(1105),他被任提举湖南学事,在巡视时路过南岳,想登山游览。又以其超越职事范围毅然作罢。其律己之严如此。后因拂逆权奸蔡京,被除名回福建,闭门研习《春秋》。

  政和元年(1-111),张商英任宰相,胡安国被任为提举成都府内学事。他以父母年高,请求在家奉养。宣和元年(1119),他又被任提举江南东路学事,未赴。父死后,遂称病不仕,并于墓旁筑室,准备终身农耕生活。宣和末年(1126)至钦宗靖康元年(1127),又先后三次辞授官札。但当金人直捣开封,宋钦宗赵桓派人向金军求和时,他却愤然致书龙图阁直学士杨时,反对和议。这一年六月,他被赵桓召见于开封,对整顿朝政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

  1127年,南宋高宗赵构即位,胡安国上书,痛数自徽宗崇宁年间以来的时政“九失”。赵构召他为给事中。他因宰相黄潜善专权妄为,斥逐忠贤,辞免。建炎3年(1129)至绍兴元年(1131),他又先后两次辞授官禄,后由于赵构遣使催促,才在绍兴2年(1132)7月至临安(今杭州),向赵构献时政论16篇。他就任给事中十天后,又因病要求去职。不久受命兼侍读,专讲《春秋》。后请求在外编集成书,不当讲席,遂乘船离临安,在江西丰城寓居半年,绍兴3年(1133)来南岳。他在紫云峰下买地筑室定居,取名“碧泉书堂”。安国在此五年不出山,著《春秋传》。书成上奏,宋高宗赵构谓深得圣人之旨,任为宝文阁直学士,赐银300两、绢300疋,安国将赐款散与故乡宗族及亲属。为了纂修《春秋传》,他不分寒暑,废寝忘食,以致疾病日渐加重,于绍兴8年(1138)4月13日在书堂逝世,享年65岁。谥文定。 9月1日,葬于潭州龙穴山(在今湘潭县)。

  胡安国强学力行,以圣人为标的。他生当宋朝衰落腐败遭受金国侵犯时期,亲见中原沦陷,生灵涂炭,深为痛愤。满怀爱国主义激情,斥责主和派的误国。他专治《春秋》之学,倡导尊王贱霸,安夏攘夷,引经议政,正色直言,志在匡济时艰,恢复中原。《春秋》之学中维护民族尊严的爱国主义思想,影响后来的湖湘学派颇深。他自登第迄谢事,在官40年,实际任事不及六载,视不义富贵如浮云。他的好友谢良佐曾对人说:胡康侯如大冬严雪,百草萎死,而松柏挺然独秀者也。"明代,他的《春秋传》被推崇为正宗理学之代表作,定为科举取士的教科书。

  胡安国有三子:长子胡寅,次子胡宁,季子胡宏。现在住南岳附近的胡姓族人,就是他的一支后裔。

  

 

胡安国父子

 

  胡寅(1 098一一1158),字明仲,世称致堂先生。原是安国从兄胡淳之子,由安国抚养成人。胡寅青年时受业于杨时,北宋宣和三年(1121)成进士,官至徽猷阁直学士。当秦桧专权误国时,胡寅坚决和他绝交,并要求退休,隐居南岳。隐居期间,遍游胜业寺、铨德观、石头庵、上封寺、福严寺、后、方广寺等处,写有《登上封三绝》《上封登高》《题胜业悦亭》《自胜业寺过铨德观》《题铨德秋声堂》《游山十五绝》等诗多首。《登上封三绝》之二云:“山下阴晴尺蔽亏,山中烟霭更迷离。天风忽与游人便,吴楚屯云百里披。”描写南岳的气候特征颇为形象。上封寺中原有胡寅的“穹林阁”题额。

  胡寅著有《读史管见》《论语详说》诸书,黄宗羲在《宋元学案》一书中述其师友渊源曰“衡麓学案”。上述诸诗见其著作《斐然集》,被收入《四库全书》。

  胡宁,字和仲,世称茅堂先生,以荫补官,后任祠部郎,知澧州,不肯到职。胡安国隐居南岳著《春秋传》时,收集资料和编纂等工作,都由胡宁一手完成。他又自著《春秋通旨》,作为《春秋传》的辅导读物。秦桧曾对他说:“先公春秋议论好,祗是行不得。”他回答说:“惟其可行,方是议论。”

  

{Ky:PAGE}

 

  

 

胡宏生活于内忧外患时代的南宋

  胡宏(1105-1155),字仁仲,世称五峰先生,幼时聪敏好学,年15。即作《论语说》。青年时入太学学习,是二程(灏、颐)大弟子杨时的学生。他在南岳碧泉书堂讲学20余年,继承和传播他父亲的学问。南宋著名学者张拭、赵棠、向浯、赵师孟、吴翌、彪居正等都是他的学生。而胡大时(胡宏季子)、钟如愚、赵方、肖佐等,则又是张拭在岳麓书院的学生。他们在政治上主张抗金,反对秦桧和议;在学术上主张经世实学,反对空疏虚妄,形成南宋时期很有影响的湖湘学派。胡宏就是这个学派的肇始人。他在碧泉书堂后建楼藏书,取名“春秋楼”。侧辟一塘,名日“春秋塘”。碧泉书堂后改名“文定书院”,以纪念胡安国。元代初期,文定书院和春秋楼均已坍塌,经重修后并以翰林学士杨宗饬兼书院山长。明初又圯。明孝宗弘治七年(1495),监察御吏郑惟垣在原址重建书院,并在院中设神堂,塑安国及胡寅、胡宏像,每年春秋两季进行祭祀。又设讲堂,聚集弟子在这里读书,一时弦诵不绝。碧泉书堂与文定书院被誉为湖湘学派的发源地。

  当秦桧任宰相时,曾致书胡寅,问胡宏何以不与他通信,意欲启用胡宏,胡寅复信,只叙友好而已,而胡宏复信,则措辞严厉。有人问何故如此,胡宏回答说:“正恐其召,故示之以不可召耳。”桧死,胡宏被召,仍以疾辞,只任南岳庙监。他读书著述于名山之中,自得其乐。这种情趣,经常流露于他所写的古诗之中。如题为《独坐》诗中云:“卜居幽胜衡山绕,五峰西望青冥杳。乍聚乍散看浮云,时去时来迎飞鸟。卷舒自在都无情,饮啄天然类不扰。我生何似鸟与云,掉头心向人间了。”他著有诗文集《五峰集》共5卷,被收入《四库全书》。黄宗羲在《宋元学案》中述胡宏师友渊源,曰“五峰学案”。

  

 

 

 

来源:南岳新闻网

编辑:彭俊

阅读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