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籍名人】何炳麟

来源:南岳新闻网 编辑:彭俊 2012-08-05 18:16:38
—分享—

  

何炳麟

 

  何炳麟(1877-1966),字迥程,湖南酃县人,岳云中学创办人。少年时在蒙馆与书院读孔孟书。1900年参加衡州府试,中秀才;1901年考入武昌文科普通学堂,开始接触近代科学,第二年转学长沙湖南师范馆。1903年,参加官费留日考试被录取,同年8月,进东京工业学校电汽科学习。1908年10月,请假回国探亲,被留日满族学生诬告行刺,到沙沙即被扣留,撤销官费,不能再去日本卒业。不久,应聘到湖南高等实业学堂、湖南省立优级师范学堂任教,主讲几何与用器画(制图学),所编《几何图学教科书》被各高等、中等学校采用作教本,名噪一时,何炳麟被誉为湖南制图学教学的开山祖。

  何炳麟认为:“欲兴邦国,必兴科学,欲兴科学,必先培育人才。”乃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2月,邀集湘南人士刘光前、唐瞻云等15人,集资2500元,创办南路公学堂于长沙;1912年2月改名为湖南第二公学校。“三年之间,校长七易,校舍六迁,风雨飘摇,迄无宁岁。”(何炳鳞:《岳云十五周年纪念册》序言),同年7月,校长唐瞻云辞职,公推何炳麟继任,他感到大家都不愿久任校长,实因困难太大,担子太重,于是挺身而出,毅然挑起重担。1914年2月,学校改名湖南私立岳云中学。从此,何炳麟以校为家,将毕生精力献给岳云,担任校长50余年。他接任校长后,首先确定校址于长沙荷花池,接着逐年扩建校舍。为了筹集办学经费,他到处奔走呼吁,求人相助。当年的湖南私立中学,校方多靠官场以取得资助,何炳麟却不如此,而依靠朋友与校友。1916年10月,郴县名中医陈宜诚捐银18000两,为学校添购图书、仪器、标本、工场器械,充实教学设备;1917年,陈又捐赠五个班(旧制第七班至第十一班)学生的学费,每年每班700元,从入学直至毕业;一批家境清贫、品学兼优的学生得以免缴学费而入学,解决了优生的来源问题。为了纪念陈宜诚对岳云的贡献,何炳麟曾在长沙经武门内为他建立了纪念碑。何炳鳞自己十分廉洁,他曾激昂的说:“办学敛钱,天诛地灭。”三十年代,他本人月薪100元,低于教务主任。1931年校董事会决定校长室每月开支40元办公费,他坚持不领。1933年1月,在校董事会一再催促下,才将这笔钱专折存入银行,作为学校百年基金。他的个人生活也异常俭朴,经常穿一件兰布长衫,60岁时还是棉袄过冬,校友才送他一件皮袍。

  何炳麟坚持“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宗旨,视教育为清高的事业,反对把学校变成达官贵人追求名利之所。他一生不加入国民党,同国民党始终保持距离。何炳麟办学,倡导德、智、体全面发展。1918年,他提出以“勤、恪、忠、毅”四字为校训,以培育学生耐劳、守法、服务、向上之精神。几十年围绕这条校训,给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如缺席晨操一次或作业一次不交,即作旷课一节论;一学期旷课18小时即除名,何炳麟立法执法,不徇私情,他儿子某期旷课18小时,教导主任迟迟未执行规定,他知道后,亲自书贴布告,开除出校。

  何炳麟最钦佩蔡元培的办学精神,用人唯贤唯才。他说:“误人子弟,男盗女娼。”所聘教员不论名位多高,如果不负责任,断然解聘。20年代初,在湖南教育界享有盛名的徐特立、何叔衡等都曾应聘来校任教。他又倡导“校友治校”,解放前,岳云的领导骨干和绝大部分教职员都由校友担任,他们在校工作10年、20年、30年,有的甚至终老于校。何炳麟平易近人,待人宽厚诚恳,用人不疑,大胆信任,他和全校教职工打成一片,没有隔阂,大家被他的办学精神所感召,都愿与他同甘共苦,团结奋斗。

  何炳麟办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革创新,早在1917年,他针对当时普通中学的课程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的弊端,在岳云实行分科制,将新招各班分为农、工、商、文等科,并在校外设农场,校内设金工场、木工场和贩卖部,供各科学员实习。1921年,开始招收女生旁听,接受杨开慧、蒋玮(丁玲)等6人转学,震动长沙,开湖南中学男女同校之先声,报纸成为“学界的光荣”。中学由旧制四年改为初、高中三三制,湖南也从岳云开始(1992年秋)。1922-1924年间,应社会的需要,他`1234先后开办体育、艺术、教育三个专修科。

  1934年夏,何炳麟到南岳避暑,发现这一优美环境,于是在半山亭租得水田和山地110多亩,准备在南岳办学。1935年5月,向衡山教育、财政两局租得南岳衡岳冲紫云书院旧址,计水田23亩并附近山地一大块,开始修建校舍;次年4月,向衡山教育局租得南岳北街旷家院子水田22亩多,开辟为果园;1937年4月,又在南岳东郊租得何家山地400余亩。他统一规划,以紫云书院水田为苗圃,指定附近山地为第一林场,而以半山亭一片山地为第二林场,以何家山地为第三林场,奠定了学农、学林基地。1936年5月增设农校一所,名为“湖南私立岳云农业职业学校”,同年九月,招收农科一班。

  卢沟桥事变后,长沙屡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岳云全部迁来南岳,同年10月,因校舍被军政部占用,又迁至衡山白果镇;1944年6月,白果沦陷后,再迁至兰田(今涟源县)。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2月,迁回南岳,确定为永久校址。在这四大迁徙中,岳云所遇到的困难不亚于开办时期,但都在何炳麟的领导下渡过难关。建国后,岳云由人民政府接管,改为公立,何炳麟仍然担任校长。1956年6月27日,岳云(当时更名为衡山一中)隆重举行大会,热烈祝贺何炳麟教学50周年及80寿辰。7月10日,省教育界在长沙举行座谈会,副省长谭余保代表省人委将“从事教育工作五十年成绩卓著”的奖状授给他,省教育厅和省教育工会联合赠送一幅“松鹤遐龄”的中堂湘绣。他还先后担任省第一、第二、第三届人民代表、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教育工会副主席、省政协副主席、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57年2月,他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并被选为民进长沙市主委。1959年4月在全国政协三届一次会议期间,受到毛泽东主席的单独接见。

  

 

图为毛泽东主席与何炳麟校长亲切交谈

  1966年10月,何炳麟病逝于长沙,享年90岁。

 

 

  延伸阅读:

  何炳麟百度百科

  气贯衡岳的教育家何炳麟—《湘潮》1990年第05期

  中华杂文网-《何炳麟的两句办学名言》

  石鼓讲坛—著名教育家何炳麟(视频)

  何炳麟互动百科

来源:南岳新闻网

编辑:彭俊

阅读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