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区内】曾建华:推进南岳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曾建华 编辑:彭俊 2017-12-29 14:46:27
—分享—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如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近期,我根据全市“调查研究月”的安排,结合自己在中央党校培训学习的相关课题,就我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查并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南岳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近年来,南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我区城镇化和城市发展加速推进,有力助推了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约为68.6%,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约为36.8%。

  1.城镇化规划体系已经确定。科学规划是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前提,也是南岳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础。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开发的高水平、高品位、高档次,近年来,我区坚持以保护生态、发展新兴业态和低碳旅游为方向,根据《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和《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用国际化的眼光和生态文明的理念,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完成了《南岳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启动《南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同时完成了《南岳衡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4年)》以及方广寺和水濂洞景区开发等系列旅游规划。对南岳旅游的发展战略、市场定位、景点开发等进行了系统规划,确定了“一体两翼一环”的发展构想,为我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发展全域旅游绘制了发展蓝图,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城镇化建设理念非常明晰。南岳区域面积小,用地非常紧张,为此,我区确定的城镇化建设理念就是,城市建设决不能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而是要根据南岳的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引导调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功能,确定城市建设约束性指标,按照小而专、小而特、小而富、小而美的方向进行建设。

  3.城镇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坚持“南移、北控、东拓、西延”,通过实施西城区、东城区开发建设等重点项目,初步形成“一体两翼”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南岳城市建成区面积达6.7平方公里。建成了兴隆供水工程、污水处理设施、垃圾中转站等重大基础设施;大庙周边环境整治开工建设,古镇提质改造全面启动,以市政设施和园林绿化、道路油化、管线入地、夜景观建设、农贸市场整治为重点的城区提质改造工程顺利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湘江保护一号重点工程稳步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内外交通条件大为改善。统筹城乡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农村基础设施大为改善。

  4.城景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在中心城区,坚持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市政公用设施显著改善:现有主次干道43条共40万平方米、人行道30万平方米,雨污水管道6.7千米,公共绿地25万多平方米、行道树近8000棵,路灯4500余盏、景观灯16000余套,天然气管道36千米、供气规模约1300万方,污水收集管网10千米、日均可处理污水2万吨;城镇化完成指标不断攀升:城市燃气普及率50%、人均道路面积16.8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50平方米、污水处理率84.3%、建成区绿地率44%。在农村,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危房改造,生产、生活环境实现明显好转。在景区,坚持实施核心景区环境整治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着力抓好城景乡规划建设管理和风景资源保护、旅游环境和环境质量管理,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利用。

  二、南岳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区城镇化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收到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客观原因,时至今日,我区依然处于半城半乡、亦城亦乡现状,城市发展模式还没有完全告别“老城镇时代”,城市化步伐不快、不均、不优,历史欠账多、群众意见大的问题还仍然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

  1.城乡体系结构不够优。我区域面积小,人口基数少,城市规模也比较小,城镇常住人口只有4.2万人左右,竞争力还有待增强;寿岳乡集聚经济和人口明显不足,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我区的城市园林绿化、排水、燃气、照明等市政公用设施专项规划编制也比较滞后,需要依据《南岳区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5-2020)》加快编制或者完善。

  2.综合承载能力不够强。城市品位档次低,特色不突出。尽管近几年我区在城市建管方面投入比较大,通过旧城改造、实施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落实惠民实事等,使得城市整体形象得到了很大提升。但由于管理比较粗放、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历史和地域文化元素挖掘提炼力度还不够大,缺少建筑小品和城市标志性建筑,公园、广场建设和水系原生态保护等力度不够大,导致城镇整体的形象、品位、档次还不够高,特别是路网还不够完善,停车场站明显不足,无障碍设施、步行和自行车林荫道慢行系统还不健全。

  3.群众居住条件不够优。目前,我区的实际城市化率接近70%,从数字上看不算低,但结合我区城镇发展的现状来看,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比较突出。尤其中农村市政公用设施质量还不够高,一些村民住房存在分散、超规模、占农田、破坏风景资源、有地质灾害隐患等问题。

  4.生态环境质量不够好。一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滞后。乔、灌、花、草,常绿与落叶,林相与季相,结合得不是很好;建成区绿地布局不够合理,存在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一些住宅区、办公区配套绿化设施不达标、管理不规范。二是污水处理力度有待加大。东、西、南城区污水未全面进行收集处理,已建污水收集管网接纳新增排污口不及时,一些路段未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基本未处理。

  5.城市发展效率不够高。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不够规范,节水能力不强,绿色建筑发展力度不大,绿色照明建设滞后,工程建设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市政公用设施数字化管理尚未纳入议事日程。同时,城景乡建设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机制缺乏创新;城镇化发展遭遇土地、资金等瓶颈,亟待采用多种模式加大投入、加快建设。

  三、推进南岳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南岳因旅游建区、以旅游立区。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效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而新型城镇化建设又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2016年末,南岳区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全国约12个百分点。但由于南岳地方小、底子薄,仍然存在产业结构不优、城乡差距较大、综合承载能力不强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借鉴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结合南岳区情实际,个人认为,南岳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紧紧依托旅游优势,在“以规控建,以旅兴城、以城促旅、旅农融合”四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强化“以规控建”,提升城市品位。规划设计是新型城镇化的坐标、先导 和“龙头”,决定着城镇化发展的方向。因此,我们必须高标准、高水平地做好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不给城景乡未来的发展留下失误和遗憾。一要提升规划的科学性。着眼全局、系统考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生态环境优先、开发强度合理、城乡一体发展”三个关键环节,扎实推进“多规合一”,形成科学合理、系统完备的规划体系。重点是要结合各个空间类型的资源禀赋特点和产业特点,结合合乡并村的具体情况,在规划许可范围内合理布局城景乡特色旅游项目,为实现城景乡“全域旅游”发展目标打下基础。二要体现设计的特色性。城市设计是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特色风貌的有效手段。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强化城市设计,要始终贯穿文化符号、文化体现和文化理念,依据自然景观、文化历史、地域地貌,深挖资源禀赋和文化底蕴,顺应风土人情和历史沿革,着力打造功能完善、定位准确、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灵气浑然的城市形象。三要增强规划的严肃性。要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湖南省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规划一经批准,就要严格执行,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一茬干下去,防止出现“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的现象,提高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第二,要强化“以旅兴城”,建设精品景区。产业是城镇发展的物质基础,城镇的发展、功能的提升,都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和带动。南岳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强化旅游产业的支撑作用,实施精品景区建设,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走“以旅兴城”的特色发展之路。一是要对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五项基本要求、八个认定条件,科学制定《南岳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结合南岳的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发展需要,优化“一体两翼、一带多点”的空间布局,通过顶层设计、穿衣戴帽、改造提升,切实把每个景点当作一个旅游精品来打造、当作一个空间元素来布局、当作一个文化小品来建设,让每一个景区都成为自然的景观、文化的载体和最美的记忆。二是要创新完善旅游发展政策和产业促进机制,探索导游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旅游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妥善处置游客投诉和突发事件,规范寺庙宫观管理,严厉打击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文明素质教育、法制教育,实施旅游市场“红榜”和“黑名单”信誉评定制度,不断提升服务美誉度和游客满意度。三是要按照“稳定传统市场、培育新兴市场、激活抚育市场”的要求,分类主打“心愿之旅”和“寿比南山”品牌,出台“扶优、扶精、抚专”旅行社扶持政策,策划“山盟之旅”、“我在寿岳有棵树”、星空节等特色旅游活动,实施大投入、大策划、大活动、大营销战略,不断提升南岳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通过不断壮大旅游产业来提升经济实力,从而为我区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要强化“以城促旅”,打造特色古镇。一座没有特色的城市是缺乏竞争力的城市。南岳古镇,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既是南岳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新型城镇化的主阵地,也是南岳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要注重发挥南岳古镇中心城区的辐射作用,打造一个产业聚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业态鲜明、联动周边的特色旅游古镇。一是要把旅游理念贯穿到古镇的整个发展建设中,通过城镇园林化、交通畅通化、街区特色化、建筑景观化等多种手段,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增强古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吸纳能力和宜居水平,“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二是要注重彰显古镇的文化特性,实施城市沿街建筑“穿衣戴帽”综合整治,延续古镇历史文脉,在古镇的建设中融入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寿文化、抗战文化等优秀文化内涵,增加文化景观、小品节点,形成不同特色的文化街区,将古镇打造成为历史记忆、地域特色、宗教特点的美丽城镇。三是要注重古镇的旅游服务功能,针对古镇基础设施滞后和旅游消费不足的“短腿短板”问题,统筹谋划交通、市政设施、智慧景区与公共服务,加快建成一批高端宾馆酒店、休闲购物场所和旅游娱乐项目,持续改善城市人文环境、治安环境和生态环境,提升城镇旅游交通和服务接待能力,实现景区与古镇的功能互补、景区与城区的无缝对接、景区与城市发展的相互促进。

  第四,要强化“旅农融合”,塑造美丽乡村。产业兴则城镇兴,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需要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从我区的实际看,产业发展不足始终是制约城镇发展的最大短板。南岳地处丘陵地带,山区众多,推进城镇化就是要使城乡得到均衡协调发展。而要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必须立足旅游资源优势,坚持走“旅游+农业”发展新路,形成集农业生产、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新型乡村产业业态,塑造美丽乡村,激发乡村活力。一是要依托南岳现有的乡村风貌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注重传统村落格局的保护、乡村文化遗产的传承,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集中建设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绿色村庄”休闲园、休闲农业示范地、历史文化名村等,切实将乡村打造成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区、新型城镇化的试验区、旅游产业拓展的延伸区,以村景一体化促进城乡一体化,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新的动力。二是要围绕乡村旅游业发展需求,根据不同群体、不同档次的消费需求,探索开发一批家庭农场、“驴友”驿站、采摘篱园、休闲农庄等旅游场所,推出一批绿色有机食品、养生药膳等特色餐饮,组织一批民间手工艺展示、民俗文化节庆活动、传统农家农事体验等旅游活动,真正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为集生态型、观光型、参与型、效益型于一体的旅游特色农业。三是要把潜力巨大的旅游市场作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战场,通过培养新型产业农民,提高农民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吸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兴办产业,积极引导农民围绕旅游创新创业、围绕旅游转移致富,引导农村经济向旅游特色经济转变,使广大农民向旅游从业者转变,为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就地城镇化创造良好条件。(作者系中共南岳区委书记)

作者:曾建华

编辑:彭俊

阅读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