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勘南岳七十二峰】荆棘丛中觅“华盖”

来源:衡阳日报 作者:张静 编辑:彭俊 2013-09-08 20:03:39
—分享—

  我从小就喜欢山,也喜欢登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的忙碌,登山的次数越来越少,与山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得知要寻华盖峰,我格外兴奋,一方面可以重拾对山的记忆,另一方面也可以慰籍自己童年那份对山的留恋。临行前,我特意查阅了关于华盖峰的资料,但收获甚少。

  《南岳总胜集》中记载:“南有华盖院,乃华盖君——双子辨修行处。”明代嘉靖年间的《衡州府志》对于华盖峰的记载也就是:“以形如华盖,故名。”寥寥数语。

  2012年冬日的一个清晨,太阳穿过孤零零的枝头,散发出淡淡的暖意。我们一行数人驱车到达南岳区岳林乡政府,与当地两名工作人员会合。寒暄后,沿西边公路前行约2公里,便到了华盖峰山腰处。

  刚下车,一股寒风迎面吹来。站在远处看山,山是朦胧的,它那起伏跌宕的线条、烟雾缭绕的深邃,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含蓄而又不动声色,让人充满了想象的诱惑。一旦置身山腰,便置身于山的雄伟险峻和那僻静通幽中了。

  陪同寻峰的邹先生介绍,华盖峰没有一条现成的上山路,如果没有向导开路,登峰会很艰难。

  我在山腰转悠着,脑海里突然想起杜甫的一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心想:但凡登山,不能只在半山腰转悠,一定要登上顶峰,才能登高远眺,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为了一睹华盖峰的真容,我顾不得“山路”的险峻崎岖,只身寻找上山的路。

  这时,我看到半山腰一座水库旁隐隐约约有一条羊肠小道,便沿着这条小道绕山前行。由于没有向导开路,路途显得十分漫长,路旁荆棘丛生,每一步都很艰难。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走了约200米,面前居然没有多少荆棘了。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柳杉林,地表覆盖着柳杉的枯枝落叶。泥土很蓬松,踩在上面有点滑,又有点陷进去。不穿长靴的话,杉枝叶及腐质泥土会钻进鞋里。穿过一片片柳杉林,山间的一股清泉潺潺流着,涓涓细流淹没了那溃烂的枝叶,似乎在埋藏沧桑的华盖峰的历史遗迹一样。

  清代光绪《南岳志》记载:“(华盖峰)地产灵芝,一名灵芝峰。”《总胜集》中也记载:“峰产长生草,收之,虽久干旱甚,以汤沃之,则青翠如初生,孕妇临产前,煎汤饮之,时便产,故又名催生草。”我近乎幼稚地幻想,我的脚下或许就踩着灵芝吧。

  走过这一片片柳杉林,又是灌木丛了。这里遍布小竹子和满山荆棘,愈加难行,只好捡起一根木棍小心翼翼驻地爬行。

  终于到峰顶了!许是过于兴奋,我一路狂奔,差点摔倒。峰顶亦是密密麻麻的灌木,其间掩映着一块大石头。本想在石块上刻上“到此一游”几个字,忽然想到一些游人在竹子或树木上乱刻乱画的不良现象,因此作罢。

  站在华盖峰顶,眺望远处的祝融峰,像极了一只鸟的头部,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呀。而此时的我也略略体会到什么是“一览众山小”了。

  而关于华盖峰的来历,有记载说,峰上原有华盖院,传为华盖君修道处,故名。可我四处寻找,不见华盖院的遗迹,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还有史料记载,华盖峰海拔970余米,树林丛茂,山高人少,素从虎患,是华南虎生长地。上世纪50年代初,一次在此发现八只老虎,结队游行,惊动远近。民国年间,山中一猎户一年捕杀5只老虎。其它如野猪、獐麂之类,也多有出没。想到这里,心里竟生出一丝惧意来。

  歇息一段时间,准备下山。下山更比上山难,时不时被路旁杂草牵绊,或者脚下打滑,摔个四脚朝天。时近中午,略感倦意的我在半山腰下遇见一户农家。屋里住着一位陈姓大爷,他亲切地向我打招呼,并端上茶水给我喝。捧着茶水我一饮而尽,也将农家的淳朴一饮而尽。

  继续下山。等到回到山脚,华盖峰给我的印象更加丰满和具体了。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五岳独秀的南岳,华盖峰恰似一把红幔绿顶的华盖依山亭立,它的美,美在自然,美在俊秀。季节在变,而这里清冽甘甜的小溪,丛林陌道,啁啾鸟语,却近乎永恒……

 

来源:衡阳日报

作者:张静

编辑:彭俊

阅读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