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勘南岳七十二峰】香炉峰:千年诗书入石林

来源:衡阳日报 作者:罗春梅 伍婷婷 莫飏 编辑:彭俊 2013-09-08 20:05:35
—分享—

  

        寻找香炉峰的这一日,天气一扫之前的阴翳,忽然明丽起来,不禁心中窃喜。暖暖的阳光洒在冬日的大地,通往南岳的107国道旁,一簇簇野菊花恣意盛开,望着车窗外铺开的乡村画卷,心里也晴了。此去寻找的香炉峰,正处南岳半山亭一带。

  峰顶形似香炉 峰腰可览“胜境”

  我们的车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抵达半山亭。在南岳新闻办旷立伟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一座石牌坊,上书对联“奇石尽含千古秀,异花常占四时春”,坊额为“胜境”,让我们对香炉峰的芳容多了几许期待。

  《南岳区志》如此记载:香炉峰,在半山亭东,忠烈祠北。峰是由许多花岗岩巨石构成,峰顶如香炉。故名。遍山皆石,松树顽强地从石缝中破缝而出,虬枝苍劲。山脊上长有一片黑松林,是本世纪四十年代从日本引进的树种。入松林口有块石碑,上镌“蒋介石先生纪念林”。相连的还有一片柳杉林。两处林面共约300亩,都是三、四十年代营造的,是理想的高山风景林。(按:历来旧志及前人诗文都说:香炉峰在紫盖峰下水帘洞上。该处其峰不高,山顶巨石,浑如香炉。但自1942年南岳忠烈祠建成后,勘测者称忠烈祠坐落在香炉峰下,习而不察,遂改香炉峰于此,本志因之。)

  石牌坊不远,便有一块“香炉峰”石碑静立路边。石碑上用中英文双语镌刻着香炉峰介绍。身处香炉峰之中,虽无法看到“浑如香炉”的峰顶,却领略了一番山中“胜境”。冬日的香炉峰依旧绿意盎然,苍松翠柏与漫山竹林之中,点缀着一丛丛美丽的红枫。山间轻雾缭绕,仿若仙境。清朝衡山县人聂铣敏赞香炉峰:一片娲皇石,镕成竟似炉。匡庐惊始见,南岳讶同符。写篆烟雷互,蒸香草木俱。鼎彝原后勒,此象自谁摹。

 

  四十余首诗词汇成浪漫“穿岩诗林”

  继续前行,我们见到了香炉峰中最浪漫的景点——“穿岩诗林”。《南岳区志》对穿岩诗林如此描述:整个香炉峰怪石巉岩,错落满山,随处造形;或岩或洞,或矗立如佛,或平展似桥,千奇百怪,形象多端,莫可名状,尤以峰腰那块悬空巨石,飞架两大竖立的巨石之上,高达7米,远看似摇摇欲坠,人称飞来石。1985年南岳管理局利用这种自然奇境,依山穿洞,洞洞相连,缀以石板游路,穿连各个石洞,总长度约一公里。并在各石壁镌以唐以来古人吟咏南岳的诗词四十余首及其他许多题镌,开辟为一个新游览点,名曰“穿岩诗林”。

  带着对怪石岩洞的憧憬,我们兴奋地走上一条狭窄的石阶小道,只见道路一边是铺着松针落叶的石壁,一边是长满灌木丛的山谷。用树枝扫开石壁上的松针,引入眼帘的是我国著名书法家、当代碑学大师孙伯翔书写的唐代诗人刘长卿诗文《送道标上人归南岳》:“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沿着石阶小路,我们走到一处乱石嶙峋之地,只有一道半人高狭窄拱门容身,石壁也是刻着各朝代的诗文。回头忽见绿树掩映下,一块长满青苔的大石壁上刻着“鱼龙石”几个遒劲的大字。仔细打量,果见这块大石异乎寻常,既像一尾翩然游鱼,又似蛟龙出海,气象万千。而更吸引人的是鱼龙石的故事。传说宋黄庭坚为母烧香,在南岳香炉峰下遇蟒蛇精与鲤鱼精幽会,挡住去路,黄庭坚祈求圣帝,派山神飞石斩蛇剖鱼,后化为“鱼龙石”。

  沿着石阶继续前行,见到一块古朴的青色石板架与两座大石头之上,人工砌的石栏杆也颇有韵味,石板上刻着“石浪台”几个大字。走到石浪台的另一边,还可以看到这座大石头上竖刻着红艳的“石浪”二字,在四周绿叶衬托下十分漂亮。不远处的石碑,告诉了人们石浪台的来历:明末侍僧破门在南岳修炼二十余年,常在香炉峰下一巨石打坐,因前后乱石如林,千松万竹,涛声入耳,石浪朴人。即书“石浪”二字,刻之于巨石。

  在诗词间徜徉,于石林中品味,我们兴致勃勃地观赏着千奇百怪的石头和各种字体的诗词、镌刻作品。忽见一块几乎通体黑色的石头,上刻“墨花石”:自一九八四年,南岳先后邀请全国著名书法家王学仲、黄苗子等十多位名人,书写古今吟咏南岳的诗词,镌刻于穿岩,一时墨翰流芳。人们戏称诗词石为墨花石。

 

  先苦后乐 苦修十八载终成仙

  石浪台之上,是源远流长、历史故事“茂盛”的三清桥。传说南岳火居道士属道教正一派,此派渊源甚远,其前身为东汉张陵所创五斗米道及天师道。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帝授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阎皂山、龙虎山、茅山)符篆”。自此,正一教诞生,与全真教并称为道教两大宗派。它们一致以“三清”为至尊天神,而教规却大不一样。全真教派有严格的清规戒律,凡道士必须出家,住宫观,禁嫁娶,禁杀生,节饮食,少睡眠,为清修派;而正一教派多有家室,不住宫观,组织松懈,戒律不严,为符篆派,多在民间从事降神、驱鬼、超度等活动。南岳因龙虎山近在江西,影响所及,又加上楚人信巫,符篆祈禳之术遂在南岳一般道士和民间不胫而走,应运而兴。此为南岳火居道士的前身渊源及形成。

  穿过入口狭窄、曲折突兀的奇石岩洞,我们看到了一块“苦乐岩”。传说道士陈兴明,少年弃家学道,于南岳天柱峰遇二真人。悟知:“大凡修道,必是前苦后乐,方成大器。”于是幽栖林谷,以禽兽为伍,穿行岩洞,在此苦行修炼十八载。皇天不负有心人,十八年后,陈行明在洞中再次遇二真人,三人品茶,后一同升天。我们在苦乐岩附近见到的一座灰白色六角小亭,即取名“遇仙亭”。

  山上还有白龟洞、寒松石、灵芝洞等,一个个充满了神仙传奇色彩的岩洞,道不尽香炉峰自然与人文融为一炉的独特魅力。无怪乎南岳总胜集谓香炉峰:南下有宝胜寺,上有紫盖院基,仙茶灶,乃傅待仙炼丹处。更证实了历代道人在香炉峰修炼成仙的渊源。

 

来源:衡阳日报

作者:罗春梅 伍婷婷 莫飏

编辑:彭俊

阅读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