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道教文化】《黄庭》传千古 养生第一经

来源:《走进神奇的南岳衡山》 作者:rednet 编辑:彭俊 2013-12-03 15:03:06
—分享—

  魏夫人出生于仕宦之家,有深厚的文化基础,除熟读《老》、《庄》外,还通《五经》、百子,其书法也不错,史称“夫人能隶书”。在南岳修炼16年间,她将自己修道的心得和前人医学、养生理论的精华部分进行融合、精研、提炼,对民间私藏的验方健身之书《黄庭》草本详加注释,删削编次,编出了道教的重要典藉——《黄庭内景经》。

 

  《黄庭内景经》,以七言韵文著成,一共432句,3024字,系统地提出三丹田、八景、二十四真的理论和相应修炼方法,继承了《黄帝内经》、《老子河上公章句》以及《太平经》等书中的脏腑学说与养生之论。《黄庭经》是前代修炼养生经验的总结,又为后世的内修提供了基本理论和方法,被称为“寿世长生之妙典”。《黄庭经》主张“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淡无为何思虑”,追求恬淡无为的修炼方式而达到长寿的目的,修炼关键是男藏精,女藏胎,认为人以精为本,以气为根,使人“完坚”不丧,滋补元气,则老而可壮。它的修炼方法就是调息和存神,“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人皆食谷与五味,独食太和阴阳气。”(外景经第十八章)其调息法,就是“太和阴阳气”能通过运行,上达泥丸(百会穴),下至丹田,再返归黄庭,神守之(黄庭者,脐内空处也)。其“存神”方法,融合古道经和医经的五脏有神的说法,存思诸神,就可以通灵达神,洞观自然,养神炼气,乘云飞仙。

  《黄庭经》对后世的影响巨大。《黄庭经》在医学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最早提出了脑中枢的理论。《黄庭经》分为内景经和外景经,内景的内容以内视自身为主,凡分发脑、眼、鼻、耳、舌、齿属外,心、肺、肝、肾、脾、胆属内,内外相应共有十三神以理人体,客观说明人体内部各脏器的工作情况与气血流行,以及脑意识所产生的一切思想变化。这比俄国的巴甫洛夫的中枢神经理论早了1600多年,比法国的笛卡儿早了1300年。中国古代医学界始终认为心主一切,但《黄庭内景经》则创造性地宣称,人的脑室及面部五官、五脏六腑及肠胃等器官,皆有真人神仙居住其中,修炼者常诵经书,默念神名,存思身神形貌,便能通神感应。

  《黄庭内景经》的修炼要旨和方法也对传统气功和民间武术健身等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动则生阳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根,果然识得其中趣,展转随意见天真。”发源于河南陈家沟而普及全国、以神、意、气为三大要素的太极拳,就把它和易经等一起作为陈氏太极理论渊源的“根”。《黄庭经》是太极拳养生运气的理论基础。

  在艺术方面,《黄庭经》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书法。传说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最喜欢抄写《黄庭经》,每抄一篇必有新的感悟。为什么那么多的大书法家都喜欢抄写《黄庭经》呢?从科学的角度说,书法是修养和艺术相结合的一种表现形式。黄庭经本来就是一本养生之经,书法家如能熟读《黄庭经》,便会在修养方面达到一定境界,那么书法上的进步当然也就突飞猛进了。因此,西晋之后的大书法家,几乎没有不抄写《黄庭经》的,唐宋时代如大书法家褚遂良、颜真卿、黄庭坚、苏轼等,都留下有与《黄庭经》相关的作品。

来源:《走进神奇的南岳衡山》

作者:rednet

编辑:彭俊

阅读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