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谈文论道】南岳衡山与禅宗文化之一

来源:衡阳日报 作者:文/泓致  图/周厚君 编辑:彭俊 2013-12-02 15:47:26
—分享—

  

 

  文/泓致  图/周厚君

  禅宗文化是一盏智慧之灯,南岳衡山是一部读不完的文化大书。从禅宗六祖创立南宗以来,南岳以香火之盛,寺院之多,名禅师之众奠定了其在中国宗教史上的崇高地位。探禅宗之源不可不去南岳衡山,察人生之奥妙也不能不去南岳衡山。禅宗文化因南岳的山水而兴盛、广大、精深,作为“五叶流芳”的禅宗文化发源地,南岳衡山也因禅宗的文化而生动、绚丽、多彩。本埠雅士泓致先生从南岳衡山与禅宗文化的关联入手,仿佛对一草一木倒背如流的导游,带你探索南岳这部文化大书的谜底。本报拟分三期推出泓致先生力作《南岳衡山与禅宗文化》,以飨读者——

 

  南岳衡山从它的首峰衡阳回雁峰到长沙的岳麓山下,逶迤连绵八百里,像一条巨龙,纵卧在湘楚大地上。钟灵毓秀的南岳衡山,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湖湘儿女。大家知道,天下五岳,南岳独秀。近代魏源也说过:“泰山如坐,嵩山如卧,华山如立,北恒如行,唯有南岳独如飞。”一个“秀”字,一个“飞”字,应该说是把南岳的神韵展露无遗。

  但是我觉得,南岳更有魅力的地方,应该是它那佛道文化的源远流长,湖湘文化的博大精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南岳这本书,讲一讲禅宗,挖掘一下南岳的文化内涵,展示南岳的文化魅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我们的文化发声,为我们的旅游壮色。

  一、南禅之渊源

  已故的全国政协副主席,也就是中国佛教协会的会长赵朴初说过这么一段话:“谈佛教不能不谈禅宗,谈禅宗不能不谈南禅,谈南禅不能不谈南岳,南岳是出祖师爷的地方。”由此可见南岳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分量。所以我们今天就要介入这个题目——什么是禅宗?这里我想先引用一首意味深长的禅诗:“我心如明月,寒潭清皎洁,无物可比拟,教我如何说。”怎么解释它,在后面我们应该会慢慢悟出其中的道理。禅是梵语,翻译出来是禅定,意思就是止观、静虑、冥想。禅宗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形成的八大派别中最有中国特色、影响最大、传播最为久远的一个宗派,禅宗的核心内容主张就是我心即佛,明心见性,不立文字,以心传心。

  在今天看来,禅既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既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哲学思维方式。禅既出世又入世,既肯定理性,又超越理性,既面对现实,又超越现实。它要求人们超越语言文字,透过种种现象去感悟宇宙人生的真谛。那么,在一千多年的岁月里,禅宗又是怎样发展起来,并最终形成哪些特点呢?

  禅宗的创始人是古印度人菩提达摩,他是南梁大通年间从海路,就是现在的南海,据说从广州番禺上岸到达中国的,他到中国以后就到处游历,宣传禅法,在嵩山少林寺就遇到了断臂立志的慧可,这个慧可也是不得了,他为了学习佛法,把自己的手臂砍断,以明自己心志。达摩嘉其志,就把禅法传授给他。以后这个慧可传给僧璨,僧璨传给道信,道信传给弘忍,这师徒五代就是后世人尊称的初祖、二祖、三祖、四祖、五祖。

  五祖弘忍以后,出了一个关键性的人物。这个人物是谁啊?他就是六祖慧能。慧能后来甚至被认为是中国禅宗的真正的创始人。慧能究竟有什么贡献,对中国的禅宗为什么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这里我简单介绍下,慧能其人其事。

  慧能本姓卢,来自岭南山区一个不识字的农民,也就是今天的广东云浮新兴县,他三岁丧父,靠打柴为生奉养母亲。有一次听到有人诵念《金刚经》,感觉很好,就决定出家学佛。慧能把母亲安顿好以后,就走到了现在的湖北黄梅,到了五祖弘忍传法的东山寺参拜五祖弘忍大师。弘忍问他:“你是哪里人?到我这来做什么?”他说:“我是岭南人,新州百姓。我到这来礼拜和尚,不求其它,唯求作佛。”弘忍大师接着呵责他说:“你是岭南人,蛮夷之地,怎么能够作佛?”慧能从容地回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没有南北之分,我们人与人之间,都可以超越自我,成佛作祖。”

  弘忍心里觉得慧能很有觉悟,是个人才,就把他留下来舂米,做点杂活。实际上也是磨练他。

 

{Ky:PAGE}

 

 

  弘忍快要圆寂的时候,很想找一个好的接班人,他就把弟子们叫来说:“你们学了这么久了,谁能领会佛法真谛,写一首偈子给我,我觉得他有感觉,就把佛法和袈裟传授给他。”当时弘忍最著名的弟子神秀,书读得最好,法学得最好,就在墙壁上写了一首偈子: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大家一看,写的真好,不愧为上座弟子。这时,慧能却跑出来说:“我也有一首”,他就请人把他的一首偈语,写在神秀偈语的旁边,慧能是这么写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五祖一看,心里想:“不得了。”他心里很高兴,口头上却不说,并把慧能的偈语擦掉了。到了晚上,五祖秘密地把慧能叫来身边,把佛法传授给了他,这样慧能就成为了禅宗的六祖。

  神秀和慧能这两首偈语,代表了后来中国禅宗两种走向,形成了禅宗的南北两派或者南北两宗。北宗以神秀为代表,它主张渐修,活动的地方主要在北方。南宗以六祖慧能为代表,主张顿悟,主要活动在南方,以韶关、曹溪为中心。后来南宗的影响日益扩大,它的简单化,它的中国化为大众所接受,逐步取代了北宗,成为中国禅宗,甚至是中国佛教的主流。

  这里还有一段这样的故事,慧能回到广东以后,隐姓埋名十五年,后来在广州法胜寺也就是今天的光孝寺正式出家,以后到了韶关的南华寺。他在南华寺传教说法37年,他的言行被他的弟子辑录成册,就是现在的《六祖坛经》。在佛教中,只有佛祖释迦牟尼的言行记录被称为“经”,在中国能称作“经”的,只有慧能一人。

  伟人毛泽东说过一段关于六祖慧能的精辟论述:“慧能主张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之学,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也使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因此,慧能被视为禅宗的真正创始人是有根据的。

  今天也有很多人认为,慧能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一个了不起的平民思想家。

  慧能成为禅宗一个划时代的人物后的数十年时间,修习南禅的佛教徒呈现几何级数增长,形成春秋鼎盛之势。而南岳衡山与禅宗的渊源,也就肇始于这个时候。

  那么,谁又是南岳禅宗的第一祖师爷呢?

  这个南岳禅宗第一祖师爷当推怀让和尚。慧能传法有很多高徒,其中有两个是最有名气的,也应该是学得最好的,一个是湖南南岳的怀让,一个是江西青原的行思。六祖以后,袈裟不再外传,但是怀让还是被后世尊为禅宗七祖。当时,怀让修行在今天的南岳衡山福严寺,大家到福严寺去看,山门上有这么一副对联:“六朝古刹”、“七祖道场”,横批是“天下法院”。这就是七祖怀让在南岳弘法讲法的地方。

  怀让是一个卓越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方法,在以后漫长的封建社会佛教界里,占据统治地位。这里,我先说一个怀让点化道一的故事。在佛教里面叫做公案。

  南岳半山腰,有个四川来的道一和尚在那打坐。他姓马,叫道一,被后人尊称为马祖道一。怀让想点化他,就每天拿着一块砖头在他身旁去磨。道一每天都在打坐,怀让就每天在旁边磨砖头,几天后,道一坐不住了,就问怀让和尚:“你磨砖干什么?”怀让回答说:“磨镜子。”道一说:“和尚,铁棒可以磨成针,但是砖头怎能磨成镜?”怀让回答说:“我磨砖不能成镜,你打坐岂能成佛啊?”马祖心里顿时明白了一半。现在看来,怀让实际上是用一种形体语言,也可以说现在的行为艺术,在阐述自己的观点。

  怀让继续点化道:“我们赶着牛车去一个地方,车不走了,是打牛,还是打车?”道一回答说:“当然打牛。”怀让又说:“对啊。既然是打牛,那么佛是打坐吗?”“不是。”“既然佛不是打坐,打坐能成佛吗?”“不行。”道一终于明白了禅宗“明心见性”的道理,后来成为了怀让的得意弟子。

  因为禅宗是主张顿悟,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它是要摒弃苦行苦修,那种经院式的作法。马祖后来也成为了中国南禅发展史上一个关键性的领袖人物。

  马祖的禅学思想非常丰富。他是主张“即心是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因为他是在六祖慧能的基础上,把禅宗的理论、禅宗的思想,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逐渐递进的思想体系。特别是平常心是道,它吸收了中国道教玄说的思想。

  道一的门下弟子很多,著名的弟子有一百三十九人。他后来到江西传法,因此后世称为“江西马祖”。“沩仰宗”、“临济宗”这两派就出于他的门下。

 

 

 

 

来源:衡阳日报

作者:文/泓致  图/周厚君

编辑:彭俊

阅读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