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寻找南岳七十二峰】祥光峰:峰中不只藏经殿

来源:衡阳日报 作者:龙运方 编辑:彭俊 2013-10-28 15:11:55
—分享—

  南岳七十二峰虽美其名,却不知其身。通常去南岳的人,大都是去寻寺庙,以进香求福,却忽略了峰中藏景。

  1月12日,2013年一场瑞雪过后,我以及两位潜心研究南岳文化的友人,开始了踏雪寻峰之旅。祥光峰,是“寻找南岳七十二峰”中的一座,也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

  祥光峰中原有无碍林

  登祥光峰,南岳区委党校校长陈德荣说,应该从南岳西岭上。沿西岭盘山公路,穿过西岭门票所,进入南岳中心景区,快行至南天门时,遇一三岔路口。市图书馆副研究员丁民带我们转入左行道:“沿这条路,往西北方向再步行四五分钟,就可以看到祥光峰了。”

  稍稍绕过一个小弯道,果真看到绵延的山峰。丁民告诉我,离我们最近的,第一座峰头就是祥光峰,翻过这个峰头的那边便是藏经殿了。虽然当天大雪已停,但山上的雪没有全部融化,所以我们并没有真正地深入祥光峰林中,而是继续沿着公路走。当然,就是在平时真想从祥光峰翻过去,那也需要披荆斩棘,因为无路可走。

  又走了约十分钟,到了公路尽头,向左隐约看到一座红色建筑物。这就是藏经殿。此时,我心情有些欢悦,心想终于在峰中寻到了点什么。正想迈步朝它奔去时,友人却悄然向右走进一条小道。游览指示牌上标注,此处为无碍林。我尾随前往,心中不禁疑惑:“这会是什么地方?”

  进入小道不足几米,“太有惊喜了!这里的树为什么那么伟岸,还如此婀娜多姿!”美!太美了!再映上通幽小径和皑皑白雪,我觉得此时我应是个美人,身着霓裳,欣赏着人间美景。

  无碍林原来是一处原始次生林,位于藏经殿前右侧山坡下,相传明代无碍和尚在此得“豆儿佛”法祥和尚衣钵,并修成正果,故得名。林中有连理枝、同根生、摇钱树三株古树,特别引人注目。

  当然,我也得知,这里相传确实住过一位美人——六朝陈后主之妃张丽华。据传,当时张丽华因国破避乱来南岳衡山出家。陈后主复国后派员接她,她不便反复,就推说除非恢复往日的美貌并长出“长青丝”。钦差皇命在身,虽觉希望渺茫也只得在山涧中垂钓。过了七天,陈妃张丽华对着一泓碧水暗自神伤,忽见一金蟾浮出水面,看着她“咕哇、咕哇”叫。陈妃掬一把水朝金蟾泼去,金蟾似乎告诉她,这里的水可以美容,她举起双手一看,手很快白嫩如初,她又捧水洗脸,竟恢复了往日容颜。后人为纪念此事,把陈妃嬉水的地方命名为美容池,在池上方的山头上修了一个梳妆台。

  由无碍林入口,往里沿石阶向下走,在同根生大树旁,便是美容池。陈德荣说:“虽然是个传说,但这水有美容效果也有一定道理。这里地处原始次生林之中,人来得少,污染少,水中矿物物质丰富,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话音未落,我捋起袖子就跑到美容池边,舀水洗脸,享受一下清新自然,也不觉得冷。

  再往下,走过更陡一些的石阶,到一小溪处便有一棵摇钱树。相传有一对祥光兄弟以砍樵为生,因善良勤劳,得仙人所赐树种,用污水浇灌,用指血滴花,不久长出一棵结钱的树,每月摇下几枚,先分与邻里,余下买米度日。后来被贪官强占,竟摇不下一文,树上只结长得像铜钱串一样的果实。陈德荣说,在南岳山上有很多这样教诲人的传说。

  丁民说,此处来的人很少,一般的外地游客甚至是衡阳本地人,来到祥光峰都是直奔藏经殿,也只去藏经殿,只有一些驴友或是研究南岳文化的人士才知道这里。

  对此,陈德荣表示,这是南岳衡山景区在命名之初,给游客留下的误导信息。他说,《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自上世纪80年代编制以来,到后来又两次修编,在景区命名时都是以寺庙建筑命名,这样就让游客以为山峰里只有寺庙。比如,我们所在的祥光峰,现命名为“藏经殿景区”,其实如命名为“祥光峰景区”则要贴切得多。

  后来,记者又在《南岳志》上查阅到有关祥光峰的文字记载:“祥光峰又名鹤鸣峰,峰腰有灵田,常有光如飞烛,故名祥光。峰腹有藏经殿。周围古木丛茂,峰麓有一片古森林叫无碍林,为明代无碍和尚所开辟。林中多奇花异木,所谓连理枝、同根生等古名木便生长在这林区内。这一带素称南岳四绝之一,即所谓‘藏经殿之秀’。林丛中尚有梳妆台、钓鱼台、美容池、允春亭等名胜,松鼠、野兔丛处,结伴奔突,憨不畏人。” {Ky:PAGE}

  峰腰藏经殿正在修葺

  出了无碍林,我们这才绕道进了藏经殿。刚到藏经殿前面的大坪,陈德荣还不忘叹惜:“也就是这里,一般的人开车到藏经殿坪里,看一下就走了。因为南岳寺院宫观很多,看了大庙、祝融殿或其它几处著名寺庙后,兴趣不大了。”

  藏经殿原名“小般若禅林”,始建于南朝陈光大二年(568年),为南岳开山祖师慧思和尚创建。慧思创“般若禅林” (今福严寺),后来“般若禅林”法徒云集、香火甚旺。慧思和尚潜心钻研佛学,于是离众独居,选择了这处清幽僻静之地,创建了一坐小寺院,名曰“小般若禅林”,以“小”与山中的“般若禅林”有别。而后历宋、元两朝,至明朝朱元璋赐《大藏经》一部藏于该寺,便改名为“藏经殿”。

  明万历年间,寺遭火灾焚毁,《大藏经》也失散不全。后有一侍郎奏请朝廷修复,更改寺名为“祥光寺”。因山高地僻,僧徒游人均很少来此,故又废败。清朝初年,寺舍又一次为僧徒修葺,重振佛光,改寺名为“普光殿”,1936年后又重新建造 。

  走进藏经殿,殿堂内有些散乱,正在重修。丁民说:“解放前,藏经殿是佛教圣地,只有高僧能进,像我们就更没机会进来了。”丁民还介绍道,藏经殿原来有两层,专门作为经书收藏。文革之前,收藏有2万多册(所藏经书全毁于红卫兵之手)。收藏最早的为唐代的贝叶佛经,现已收藏在省博物馆,作为国宝级文物。

  贝叶经就是写在贝树叶子上的经文,源于古印度。在造纸技术还没有传到印度之前,印度人就用贝树叶子书写东西,佛教徒们也用贝叶书写佛教经典和画佛像,贝叶经的名字由此而来。

  在殿堂内,我们遇见了现住藏经殿的比丘宽慈。他告诉我们,他2001年就开始住在藏经殿,自2009年下半年藏经殿开始重修时,众僧侣都搬到其它寺庙修行,他也是2012年底才重新搬过来的。宽慈法师说,现在藏经殿就只有演明法师和他看管,待藏经殿全部重修完后,再买被子等用物,接待僧侣修行。

  再次重修的藏经殿殿堂,原佛像背后的收藏阁现已拆除,佛像往后移了约2米的距离。宽慈法师告诉我们,现要进入堂顶的收藏阁需从殿堂右侧房间的木楼梯爬上去。但是现在收藏阁内已无经书,现一般用于做佛事。重修的藏经殿外观也发生了些许变化,屋顶有加高,屋顶的铁瓦换成了琉璃瓦。

  至此,我们的祥光峰寻峰之旅画上了句号,我们就以藏经殿内石柱上的佛语结尾吧——“我佛所宗真如贝叶,众经之长妙法莲花”。

来源:衡阳日报

作者:龙运方

编辑:彭俊

阅读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