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历代名道】徐灵府与南岳衡山

来源:360图书馆 作者:rednet 编辑:彭俊 2013-09-23 16:38:59
—分享—

  徐灵府,自号默希子,后号桐柏征君,浙江钱塘天目山(今浙江余杭)人。是我国中唐时期一个著名的道教徒,又是一个擅长“辟谷”的气功学者。尝撰《天台山记》、《三洞要略》、《玄鉴》等书。其生卒年代不详,约活动于唐德宗贞元至唐懿宗咸通(785~874)时期。

  徐灵府出身儒学之家, 自幼聪颖异常,儒学一门无不精通。长大后,却无心于权欲和名利,而笃信道教。唐元和四年(809),徐灵府慕名入南岳衡山中宫拜田虚应为师,安炉置鼎,炼丹合药,学三洞秘旨,同时与陈寡言,冯惟良传为烟霞友。田虚应字良逸,齐国人,受上清大洞法于薛季昌,为著名道士司马承祯的再传弟子。徐灵府入室田虚应以后,潜心修道,成为《三洞四辅经》的传人,元和十年(815),徐灵府,陈寡言,冯惟良等随田虚应东入天台山修道,冯惟良创华琳峰栖瑶隐居,陈寡言居玉霄峰,徐灵府则伴师以居。元和十一年(816),徐灵府完成了《通玄真经》十二卷的注释。在书中,徐灵府先释全篇大旨,然后循文为解,自抒己见。《通玄真经》即《文子》,唐天宝中(742~756)追封文子为通玄真人,其书为《通玄真经》。关于《通玄真经》的注释,徐灵府在其书序中称:“默希子以元和四载,投迹衡峰之表,考室华盖之前,追经八稔……强为注释”。可见,是注撰于元和十一年(816)是肯定的。长庆元年(821),徐灵府始于云盖峰虎头岩筑室, 自造庐于石层之上,虎头岩前跳苍峰,上有平地十数亩,乔松修竹,森然在目。前有池塘广数亩,塘中有小洲岛,荷花亭亭如盖。徐灵府日以修炼自乐其间,吟咏之诗如“寂寂凝神太极初,无心应物自云舆,性修自性非求得,欲识真人只是渠”。及“学道全真在此生,迷途待死更求生。今生不了无生理,纵得生知何处生”等。亦多道趣,表现了随物任运的洒脱情怀。宝历元年(825),唐敬宗仰其高道,赐所居号“方瀛山居”,比之以海上仙山方壶、瀛洲。

  桐柏观座落在卧龙、玉女、紫霄、翠微、玉泉、华琳、香琳、莲花、玉霄九峰回环中,道家称“金庭洞天”。即王子晋所治,中有三桥,一见二隐,木则苏玡琳碧、泉则石髓金浆,人得食之,后天不老。陶弘景《真诰》云:“吴有勾曲之金陵,越有桐柏之金庭。三灾不至,洪波不登,实不死之福乡,养真之灵境”。吴赤乌元年(238),葛玄于此炼丹。唐景云二年(711),唐睿宗为司马承祯建观,号“桐柏”,为天台山第一大道观。建筑规模宏大,环境幽清,“连山峨峨,四野皆碧。茂枝郁郁,四时并清”。其中“天尊之堂”, “有云五色,浮霭其上”。后因年久失修,观朽湮皮。太和三年(829),徐灵府在冯惟良,陈寡言的协助下,主持修复了上演阁、降真堂、白云亭、修闲院、众妙台,以及仓廪、厨房等建筑。使桐柏观重现盛况。著名诗人、文学家、浙东观察使元稹应请为之作《重修桐柏观记》:“岁太和已酉,修桐柏观讫事,道士徐灵府以其状乞文于余日;有葛氏子,昔仙于吴。乃观桐柏,以神其居。葛氏既去,复芜以墟。墟有犯者,神犹祸诸。实唐睿祖,悼民之愚。乃诏郡县,厉其封隅。环四十里,无得樵苏。复观桐柏,用承厥初。俾司马氏,宅时灵都。马亦勤止,率合其徒。兵执锯铝,独持斧铢。手缔上清,实劳我躯。棱棱巨幢,粲粲流珠。万五千言,体三其书。置之妙台,以永厥图。不及百年,忽焉而芜。芜久将坏,坏其反乎。神启密命,命友余徐,徐实何力,敢告俸余。侯用俞止,俾未不虚,曾未讫岁,奂乎于于,乃殿乃阁,以廪以厨,始自础栋,周于墁圬,事有终始,侯其识欤。余观旧志,极其邱区。我识全圯,孰烦锱铢。克合徐志,冯陈协夫”。详细地记述了桐柏观的历史、源流、盛况等,及徐灵府、冯惟良、陈寡言等在缔构完葺桐柏观中的作用。此后,徐灵府屡出“方瀛”石室,出没山林幽舍,拜会其它隐于天台山中的高道、高僧、高人。

  会昌中(841~846),唐武宗李炎闻其道行高卓、雅有情趣,甚感欣悦。遂频频下诏,谕浙江廉访使征召入京备问。徐灵府以方外之人喜野鹤闲云坚辞不赴,并献诗言志:“野性歌三乐,皇恩出九重。未颂紫宸命,遣下白云峰。多愧书传鹤,深惭纸画龙。将何佐明主,甘老在岩松”。廉访使奏以衰稿免命。由此“绝粒十余年”,并对辄题于树间石上的“"寒山子诗”序而集之,分为三卷,行于人间。久之,凝寂于山中,享年八十二岁。门人中唯以左元泽得其道。

  徐灵府居天台山修道五十余年,其主要思想继承了司马承祯吸收佛教天台宗的止观法门和禅宗见性成佛观点,强调修炼在于“修心”,“修心”在于主静的理论。在修道成仙的过程中多有禅益。其一生著述众多,除《通玄真经》十二卷、《寒山子诗集序》外,尚有《玄鉴》五篇、《三洞要略》、《天台山记》、《天台山小录》等。在这些著述中,以《天台山记》影响最大,《天台山记》共一卷,徐灵府在“宝历初岁……修真之暇,聊采经诰以述斯记”。文中叙述了天台山的历史地理,特别是对于桐柏山、桐柏观的叙事,尤为详明。由于此记的影响,宋陈振孙把它编入了《直斋书录解题》。陈振孙,字伯玉,号直斋,宋安老人。南宋端平年间(1234~1236)为朝散大夫兼权浙东提举知台州军事。他在所著的《直斋书录解题》天台山记条中,叙谈了他得到《天台山记》及把它编入《直斋书录解题》的经过和目的:“唐道士徐灵府撰,元和中人也,余假守临海就使本道,嘉熙丙申十月解郡符,趋会稽治所道过之。锐欲往游(天台山),会大雪不果,改辕由驿道至,今以为恨,偶见此记,录之以寄卧游之意”。现我们见到的影旧钞卷子本《天台山记》,即来源于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载清遵义黎庶昌的《古逸丛书》之二十五。(任林豪)

  注:原文刊于《浙江历代著名文史哲学家评传》第二卷《唐五代卷》 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延伸阅读:

  【历代名道】汪子华与南岳衡山

  【历代名道】李思慕与南岳衡山

  【历代名道】田应虚与南岳衡山

  【历代名道】董奉仙与南岳衡山

 

 

 

来源:360图书馆

作者:rednet

编辑:彭俊

阅读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