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内动态】杭州西湖绸伞技艺面临失传

来源:中新网 作者:rednet 编辑:彭俊 2013-09-01 16:50:01
—分享—

  中新社杭州8月29日电 (夏毅 尉燕芳)轻巧的淡竹作骨,精美的丝绸作面,再加以中国传统绘画,西湖绸伞因美出名,被称为“西湖之花”。然而,这项具有浓郁杭州特色的民间技艺正面临失传的尴尬境地。

  “1995年到2002年是绸伞制作、销售最好的时候,当时全国各地的订单都有。”西湖绸伞第二代传承人宋志明近日告诉记者,2002年后,整个绸伞市场开始萎缩,伞的销量越来越少,大部分有经验的制伞师傅纷纷改行。

  宋志明说,现在西湖绸伞光成本就超过200元(人民币),零售则要五六百。“在西湖各景点卖的,一般都是江西、湖南生产的纺绸伞。无论用料还是做法,都相对简单、低廉。”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蒋羽乾说,西湖绸伞“不景气”,一是西湖绸伞技艺的复杂导致其价格过高,二是市面上各种质量一般但价格低廉的同类产品对其产生的冲击。

  “目前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分生产性保护和记忆性保护,而西湖绸伞介于两者之间,确实有点尴尬。”蒋羽乾坦言,目前非遗项目的保护主要是针对责任保护单位进行的,而目前西湖绸伞的责任保护单位不明确,无法进行相应的扶持。

  杭州人力社保局培训科副科长洪佳丽表示,为了扶持传统技艺,去年和今年杭州共建立了30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其他工作室都有企业支持,唯独西湖绸伞没有,其收益问题成为难以维计的最大问题。”2012年,宋志明西湖绸伞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获政府部门一次性奖励5万元。

  20世纪30年代初,杭州都锦生丝织厂工人竹振斐创作而成第一把西湖绸伞,师父去世后,宋志明一直传承着这项技艺。55岁的宋志明,五六年后也将退休收山,“希望找一两个综合性的学徒,将绸伞的技艺传承下去。”他表示,不排除会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将这门技艺教授给非本地人,“至少这门技艺还在,而且还是在中国。”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杨剑飞认为,首先要保证传承人衣食无忧,才能使其有更多的精力来研究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他建议政府加强产业政策的推进和支持,并将文化价值突出的非遗项目作为教育资源列入教科书或课外读物中。

来源:中新网

作者:rednet

编辑:彭俊

阅读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