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佛教文化】南岳名峰与佛教之四:紫盖峰——特立的和谐

来源:南岳新闻网 作者:谭民政 编辑:彭俊 2013-12-03 15:05:21
—分享—

  南岳七十二峰,紫盖峰以特立独行的品性,展示着它的风采。它孤傲不群的个性,挺拔坚劲的雄姿,丰富了南岳地理和文化的内涵。

  在自西南向东北横亘于衡阳市境内的南岳衡山自然山体中,紫盖峰据有最东北的位置。祝融拥诸峰而上,群山奔附,皆如朝揖之状,独紫盖峰掉头东向,与祝融分庭抗礼。

  紫盖峰的周围,云密峰、九女峰、灵禽峰、仙岩峰、瑰霄峰、永和峰,乃至远处的吐雾峰、巾紫峰、晓霞峰,都对祝融峰敬而远之,而对紫盖峰呈拱卫之势。

  在最早著录南岳主峰的晋代郦道元《水经注》中,有紫盖而无祝融。唐代杜甫在《望岳》中写道:“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

  历代史家给南岳五大主峰排列座次,紫盖峰以最低的海拔高度,毫无争议地位列第二。

  但是,当你走近紫盖峰,却感觉不到传说中的叛逆和桀骜,只有山势恢宏而不失秀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毫不背离。

  紫盖峰上,附丽了许多带有道家神秘色彩的传说和景象。《南岳总胜集》:“有紫霞华盖之状。……上有宝露台,夏禹埋宝露瓮于此。”《荆州记》:“每天景明澈,有双白鹤回翔其上,神芝灵草生焉。”《地舆志》:“南方极燠暖,而此峰极高,雁望此峰积雪,难以飞逾,因此飞回,故名回雁。”《潜确类书》:“昔禹治水,登而祭之,得治水之要。上有阳泉、仙人池、翠鹿岩及鹤鸣、宝露、天宝诸台。”

  长期以来,紫盖峰下曾经是道教的一统天下。魏晋南北朝期间,南岳山南山北,道家一枝独秀,至六朝后期陈光大二年(568)慧思来南岳传佛法后,道家独领风骚的局面始有改变。至唐、宋时期,道家宫观多云集于此。

  紫盖峰东麓,有著名的九仙观,观前有“九仙飞升之石”,相传南岳九仙大多飞升或聚合在这里。在这一带,还有白云观、九真观、白云先生药堂、招仙宫、中宫、凌虚宫、元阳宫、华盖院、上清宫等。据李元度《南岳志》总述,大小宫观先后有四十所之多。道观集中的程度和道家当时的盛况,于此可以想见。

  不过,道教的兴旺,并不排斥佛教的繁荣。与道教宫观错落布局的,还有许多佛教寺院。

  我曾在紫盖峰下寻访佛道遗迹,发现这一带已找不到多少古建筑,但寺观遗址和老一辈山民的记忆却非常丰富。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水帘洞上方山谷里,发现了道教名篇《还丹赋》。经文物专家考证,可能是唐代石刻,最晚不迟于南宋绍兴辛酉(1141)。有关方面正在为这处石刻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所有文献资料中,都没有关于石刻附近建有道观的记载,倒是一百来米远处,有古弥陀寺遗址。从条形石块堆砌的规模来看,可见当年寺宇之盛。我们无法考证弥陀寺创建和存续的年代,但在佛寺之旁,大兴道家摩崖石刻;或在道教石刻旁兴建佛寺,都可见两教的包容和共存。

  从水帘洞翻过一道山梁,就到了九真洞。九真洞的一个分支名塔乙,得名于山腰的僧人墓塔。此处墓塔由粗大的花岗岩条石砌成,墓室两间,形制宏大。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墓塔建成的年代和墓主姓名,但在大山深处建这样档次的墓塔,应当是有实力的寺院和有名望的大和尚。见之于史的,是南宋高宗年间,道士陈田夫居紫盖峰下九真洞老圃庵三十余年,往来七十二峰间寻幽探胜,写成《南岳总胜集》三卷。这是现存较早和较完备的志述南岳的专著。这本书,突破以前道士只记宫观、黄冠,不录寺院、僧侣,和尚则反其道而行之的藩蓠,综合山水、胜迹、物产、佛道而记之,体现了佛道一家的宽阔胸襟。

  紫盖峰正面左冲叫打卦塘,右冲名茅庵子。茅庵子正名为东华宫,是一座道观,为青瓦泥墙的三合院,有石匾“东华宫”嵌于大门上方。院落背倚紫盖,左右均为山谷,三面空阔。据村民介绍,东华宫为陈、黎二位道士所创。最后一任道士姓向名紫林,法名紫霞,13岁出家,拜陈道人为师。向道人生于1923年,出家时间为1936年左右,当时陈道人已是五、六十岁的老人。这样来推算,东华宫的存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茅庵子这个名称,应该在东华宫以前就有了,可能有过僧人修炼的茅舍。这就说明,在紫盖峰下,同一个屋场,佛道交替,也是正常的事。

  茅庵子下方谷地,有心安寺。寺基已建有农舍,只剩石柱础、水槽、石香炉座、廊柱等物。心安寺西面山嘴上,有古墓群。从墓碑上得知,正位墓主为临济宗第十九代传人宏远和尚,刊于清朝嘉庆十年(1805)。两侧分别为临济宗第二十三代、二十四代传人贻孙和蓄园,均刊于嘉庆年间。寺后一墓群,安葬着临济宗第三十二代和第三十三代传人海慧、复亭,立碑于同治九年(1870)。寺前山嘴上的墓,时间则到了民国九年(1920),墓主为月朗和尚。这三处墓,前后时间差为115年,约略可见心安寺的久远历史和一脉传承。

  紫盖峰左侧下方的隐真寺,亦存遗址。寺后山坡上,有曹洞宗第三十九代传人古来和尚的墓葬,碑上时间为民国三十年(1941)。与他并列的,是他的徒弟德云和尚。下方亦有墓,立有小石碑,上刻“古坟”,墓主和竖碑人,均不知何人何年代。最下方还有一座墓,时间为民国九年(1920),是古来、超凡两位和尚为他们的师父应传、立峰和尚(分别为三十七代、三十八代)所立。民国以来的四代和尚都躺在这里,前面的历代和尚魂归何处,却不得而知。

  与隐真寺隔着一道山梁的,便是大名鼎鼎的九仙观,遗址淹没在九仙观水库里。在枯水的时候,可见翻倒的石柱础,长长的屋基,字迹模糊的巨石,足以证明这里曾有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寺后山坡上,静卧着座座坟茔,上面都写着“羽化……真人之墓”字样,可以确定墓主的道士身份。位置最高的一座墓,石碑上刻着“开山师祖皓白李真人之塔”,落款右上为“大清康熙十九年岁次庚申五月七日立”,左下为“九仙观道众敬惜”。就是这位明末清初的南岳奇人,重建九仙观,使观宇和田产为南岳道观之最,极一时之盛。

  时易境迁,风流云散。但行走在深山里,寻明砖清瓦,听乡人指指点点,仍然可也得出这样的结论:千多年以来,佛道两家在巍巍紫盖峰下,熙熙和和,各受香火,共襄名山之胜,在同一方山水里,创造了一段精彩的宗教文化历史。

 

 

  延伸阅读:

  【宗教圣地】人间净土 禅意人生

  【宗教圣地】南岳名峰与佛教之一:莲花峰——最初的钟情

  【宗教圣地】南岳名峰与佛教之二:天柱峰——华采的乐章

  【宗教圣地】南岳名峰与佛教之三:祝融峰——高度的跨越

来源:南岳新闻网

作者:谭民政

编辑:彭俊

阅读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