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市内】和为贵——读《道德经》有感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省委常委、衡阳市委书记 张文雄 编辑:彭俊 2012-08-06 08:32:54
—分享—

  “和”是《道德经》的重要理念,“和”是万物常态,“道”是和谐之道。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诸多和谐原则,特别是“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这一著名论断,全面精当地回答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问题。

  知悉“和谐”方能认识道德的无形与玄妙,方能掌握“道”的运行变化规律。放眼当今纷繁世界,尽管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主流,但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仍然此起彼伏,相生相克,谁也取代不了谁,谁也制服不了谁。文明的出路,只能如此冲突下去吗?文明的困境,就是如此无可奈何吗?文明不应以大欺小、弱肉强食,而应有容乃大、海纳百川;文明不应区分优劣、生存竞争,而应互相平等、和合共生;文明不应相互蔑视、彼此践踏,而应互相新生、彼此欣赏;文明不应孤芳自赏、一花独放,而应互补共荣、百花齐放。非此即彼、不同即敌对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只能不断上演以暴制暴、冤冤相报的人间悲剧,大千世界需要升起一团和气,吹来一股和风。“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圆融;“和”的内涵,是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和美。正是出于对当前人类困厄和文明冲突的关切,让我们借助老子的和谐智慧,携手探讨共同面临的难题,宣示“以和为贵”主张,谋求人心和善,促进宗教和睦,构建社会和谐,维护世界和平。

  和为贵贵在身心和谐。近年来,物质世界的日益丰富并未从根本改变人类精神世界的孱弱,极度快感背后是精神上无法言说的痛苦,精神紧张、空虚寂寞、纸醉金迷、人格扭曲、道德败坏、信仰危机等,层出不穷甚至愈演愈烈。人们在疯狂追逐物欲的时候,淡忘了心灵宁静的同步修炼。面对这些世俗价值观和价值异化现象,老子主张从“道”的高度,以“守中”即“玄同”的方式,去欲、守静、知止、崇俭,超越富贫、贵贱、名利、高低等界限,排除杂念,消解纷争,见素保朴,保持真性,心如明镜,超然物外,造就自然、自主、自由的心灵境界,从而达到身与心的和谐相适。

  和为贵贵在社会和谐。社会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个人依赖社会,社会约束个人。在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仇官仇富、报复社会、尔虞我诈、诚信缺失、冷漠疏远、低级庸俗等潜滋暗长,有的已经成为社会病灶。“万物负阴以抱阳,冲气以为和”,“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些都是老子提倡的为人处世之道。道生于静逸,德生于谦和,慈生于博爱,善生于感恩。人与人之间,不能超越“中和”这一准则,要相惜于品、相信于诚、相敬于德、相拥于礼,做到“上善若水”、“自知者明”、“柔弱胜刚强”、“功成而弗居”,才会爱人爱物、容人容事、吃亏吃苦,才能平等友爱、和睦相处、共筑和谐。

  和为贵贵在自然和谐。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既加快了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步伐,也加剧了人类与自然的争斗博弈,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灾害频发、疾病困扰、生存危机等,给我们敲响了一次次警钟。事实反复证明,盲目发展、短期行为、饮鸩止渴、竭泽而渔,带来的只是眼前繁华,长期以往必将带来深重灾难。老子提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万物莫之命而常自然”、“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要求做到知常、知和、知止、知足,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全面认识自然,积极顺应自然,自觉善待自然,充分尊重自然,用心呵护自然,建立起自然支撑人类、人类保护自然的科学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

  老子已离我们远去几千年,然而老庄的普世价值、人生智慧、心境修炼依旧光芒闪烁,特别是《道德经》中的和谐思想,不但具有高度的哲学性,而且具有现实的实践性。我们应当把老子的智慧转化为人生智慧,寻求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使生态、世态、心态更加健康正常的持续发展,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大千世界。

上一篇:庸懒散不仅仅是“亚健康”                      下一篇:深水才能养大鱼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省委常委、衡阳市委书记 张文雄

编辑:彭俊

阅读下一篇

返回南岳新闻网首页